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许昌新闻 > 长葛市新闻 >

2015-2016年度麦播基础及冬季管理技术意见

[摘要]2015-2016年度麦播基础及冬季管理技术意见 今年我市麦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涉农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认真落实中央的惠农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麦播工作进展顺利,截止目前57.7万亩小麦已基本播种结束。10月下旬我们组织农技人员对全...

2015-2016年度麦播基础及冬季管理技术意见

        今年我市麦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涉农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认真落实中央的惠农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麦播工作进展顺利,截止目前57.7万亩小麦已基本播种结束。10月下旬我们组织农技人员对全市麦播工作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和冬前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一、麦播基础特点

        1、大部分选用半冬性品种,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近几年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及高产攻关竞赛活动的示范带动,使农民对品种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品种结构更加优化,主导品种更加突出。据统计,全市矮抗58种植面积14.2万亩,占麦播面积的24.6%;周麦22种植面积12.5万亩,占麦播面积的21.7%。搭配种植的有:商麦1号种植面积5.3万亩,占麦播面积的9.2%;中麦175种植面积4.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8.3%;周麦27种植面积4.5万亩,占麦播面积的7.8%;济麦6号种植面积2.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4.9%;丰德存麦1号种植面积2.4万亩,占麦播面积的4.2%;众麦1号种植面积2.4万亩,占麦播面积的4.2%。

        2、麦播墒情好,主播期集中。我市10月6-7号普降大雨,为小麦播种提供了充足的底墒,为一播全苗打下了基础。据统计,今年我市播期在10月上旬的有17.4万亩,占麦播面积的30.2%,基本苗平均20.5万/亩;10月中旬播种的有39.6万亩,占麦播面积的68.6%,基本苗平均23.9万/亩;10月20号以后播种的有0.7万亩,占麦播面积的1.2%,其中80%以上的播期在10月9-15号。

        3、配方施肥面积大,三机利用率高。由于今年我市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我们在其它乡镇和2011项目区各采集混合土样300个,同时将上年土壤养分化验结果和施肥建议卡发给了农民,宣传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激发了农民使用配方肥的积极性。据统计,全市在小麦播种期推广配方肥1000多吨,推广配方肥面积48万亩。全市57.7万亩麦田,机耕、机耙、机播面积57.7万亩,深耕面积57.1万亩。平均亩施氮肥折合纯氮12.5公斤,磷肥折合五氧化二磷7.5公斤,钾肥折合氧化钾3.5公斤。氮、磷、钾的配比更趋合理。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和机耕、机播面积的增大,为小麦的再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秸秆还田面积大。广大群众对秸秆还田认识的增加,秸秆还田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秸秆还田面积不断增大。据统计,今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55.9万亩,玉米秸秆还田面积55.9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00%。秸秆还田培肥了地力,是我市土壤有机质和钾含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5、利用多种形式,搞好农技服务,指导科学种麦。为指导群众打好麦播基础,我们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开展以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技骨干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编制印发《小麦播种技术意见》、《小麦主推品种简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问答》、《当前麦播技术要点》共4期等各类宣传资料;组织全体技术人员深入所包乡镇、重点村的田间地头,面对面的指导群众科学种麦;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结合,针对如何种好小麦举办专题讲座;开通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咨询热线,节假日不休息接受群众咨询,随时热情解答,又派出技术人员跟踪服务等措施,使关键技术达到家喻户晓,有效地推动了麦播工作的进程。据统计,今年我市麦播期间共召开多种形式培训会246场次,电视讲座3期,印发《农技推广》3期,其它技术资料20多万份,派出科技人员51人,为我市种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6、项目联动,带动全市农业的发展。国家2011协同创新试验区在我市的建立,带动了我市小麦生产的发展。同时,我们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与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新型农民培训、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捆绑实施,统筹运作,整体推进,形成合力,优势互补,促进全市粮食稳产高产。全市共建立万亩以上示范方44个,总面积近50万亩。为此,市里成立了领导组,农林局成立了项目执行组,市农技中心成立了技术执行组,使高产创建依靠行政推动,强化科技支撑,规范操作程序,创新运行机制,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在供种方面与种子企业联合,实行一村一到两个品种,全部采用包衣种子。

        7、地下虫防治面积大。据统计,全市药剂拌种的39.9万亩,占麦播面积的69.2%;使用包衣种子的17.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30.8%,没有白籽下地的现象,土壤处理的3.5万亩,占麦播面积的6%。

        二、存在问题

        今年我市的麦播工作,虽然基础扎实,联片深耕面广,但由于分散种植,标准很难统一,所以在麦播工作中,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部分地块缺苗断垄。由于玉米秸秆还田后没有充分腐熟,犁地没有犁透等问题使整地质量不好,大雨前播种部分地块地表板结等原因造成出苗不匀,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2、播量偏大。受“有钱买种,没钱买苗”思想的影响,加上近几年个别秸秆还田地块苗情较差,地下虫危害等原因。在今年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民仍然加大了播种量。全市平均亩播量13.9公斤。

        3、个别地块播种偏深。一部分地块整地时没有耙实,上面土壤太虚,播种深度没有控制好,播深3—4寸,个别达到5寸,导致这些地块出苗偏稀,苗情偏弱。

        三、冬前麦田管理意见

        小麦冬前培育壮苗,形成一定数量的大分蘖与小麦成穗数,穗粒数以及产量有直接关系。因此目前麦田管理的目标是保全苗,促进麦田早发壮苗,进而提高其成穗率,为明年小麦高产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1、查苗补种,疏稠补稀。小麦出苗后,要及时进地查看。对垄者,在1-2叶期间用小锄开沟,补种同一品种浸种催芽(用40-50℃温水浸泡5-10分钟,捞出后盖上湿麻袋,待种胚露白时播种,或5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泡12小时,晾干播种)的种子,补种后顺沟浇水,然后覆土蹋实。补种措施一般在出苗后10天内完成,最迟不超过三叶期。对缺苗者,不便补种,可将疙瘩苗或其它稠苗,地边苗等移来补栽。补栽麦苗应具有2个分蘖的壮苗。补苗时,2-3株1墩,补栽深度以“上不压心,下不露白”为宜,并浇少量水,然后封土压实。补栽的时间最迟不能晚于小雪,以利于小麦缓苗和越冬。对播量大而多者或田间疙瘩苗,要采取疏苗措施,即在分蘖期根据计划留苗数,去弱留壮,去小留大,保证麦田密度适宜分布均匀。

        2、防治地下害虫。对有地下害虫危害的地块,每亩用3%辛硫磷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4公斤掺细干土8公斤左右洒在地面上,墒情差时撒后浇水,墒情较好的地块撒后中耕,以使药剂渗透进土壤中。

        3、适时冬灌。小麦越冬时,可根据土壤墒情,进行冬灌。冬灌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灌后土壤的冻消作用,可以使表土疏松,细碎,土体紧密,减少根系架空现象。冬灌的水分效应可维持到来年春季,即起到冬灌春用的作用。冬灌的时间一般以11月下旬-12月上旬为其适宜范围。冬灌视土壤墒情而定,0-20厘米土层的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冬灌有明显效果。单根独苗或群体大,长势猛的旺苗,不宜冬灌。冬灌时要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冲、压、淤损伤麦苗。灌后要适时中耕松土,防止地面龟裂透风,伤根死苗。

        4、及时中耕。小麦在冬春之间,一般要中耕1-2次,它具有松土弥缝防冻害,除去杂草防病虫,保墒保暖防干旱,促根壮蘖增产的作用,特别是在冬灌后,更要及时中耕。对于旺长的麦田,要进行隔行深中耕,以松动或切断部分根系,削弱植株的吸收能力,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中耕应选择在上冻前,避免耕后地面透风冻死麦苗。

        5、有效采取化除技术。杂草不仅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照,还是病虫害的传播者和中间寄主,冬前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化学除草工作。可在麦苗3-5叶期亩用75%杜邦巨星1克或15%麦草光10克加水30-40公斤均匀喷洒。对于猫儿眼偏多的地块,可用杜邦巨星1+1加水30—40公斤均匀喷洒。喷药时要注意使手压喷雾器的频率,人行走的速度,喷头高度应基本保持一致,而且每次喷幅宽度要一样,避免重喷,漏喷,喷药时还要注意不要让药雾飘移到邻近的其他作物上。注意喷药时土壤墒情要好,使用时期在晴天最高气温在10℃以上且无霜冻发生时使用。一般在11月10日到12月10日使用为宜。

        6、严防人畜损青。各种人、畜、机械损青对小麦的发育,产量都有一定影响,各村都要完善村规民约,加强监督管理,杜绝各种损青。


《2015-2016年度麦播基础及冬季管理技术意见》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changge/26981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