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18 16:16 我要投稿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可造成玉米花叶、折雄、折秆、雌穗发育不良、籽粒霉烂而导致减产。初孵幼虫为害玉米嫩叶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后即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使被害叶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玉米打包时幼虫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内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又蛀入茎杆,风吹易造成折雄;雌穗长出后,幼虫虫龄已大,大量幼虫到雌穗上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食害髓部破坏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雌穗发育不良,千粒重降低,在虫蛀处易被风吹折断,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10-20%。
据市站和各测报点近日调查,全市平均被害株率1.5%,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个别严重地块被害株率达8.6%。目前正是二代玉米螟危害盛期,建议各个乡镇应抓紧时间进行丢心防治,把此期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严格控制二代,减轻三代的危害。
防治指标:花叶株率10%
防治时期:玉米心叶末期
防治方法:1、用玉米丢心剂(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00-400克丢心防治可兼治玉米田粘虫、甜菜夜蛾、玉米蚜。颗粒剂撒施部位应以玉米心叶正中心和组成心叶丛的4-5片叶隙为主,在无露水、不卷叶时撒施。
2、喷雾防治:每亩用20%康宽(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或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g,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今年夏季雨水略偏多,田间湿度大,适宜玉米褐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锈病的发生。所以在喷雾防治玉米螟的同时在上述药液中加入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80克和适当叶面微肥进行综合防治,对玉米褐斑病、大、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瘤黑粉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要注意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及时追肥,增强植株抗疫能力。
《长葛市农林局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防治玉米螟》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changge/454057.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