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许昌新闻 > 长葛市新闻 >

长葛市农林局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意见

[摘要]一:发生情况 今年我市麦播期病虫害主要防控对象是:纹枯...

一:发生情况

今年我市麦播期病虫害主要防控对象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地下害虫等,同时预防孢囊线虫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等苗期病虫害。 

二:防治措施 

(一)选择种植适用抗(耐)病虫品种 

条锈病春季常发地块,应选用对条锈病抗性较好、耐穗发芽的中早熟品种,如衡观35、西农979、郑麦366、许科316、兰考198、郑麦101等;孢囊线虫病常发地块,可选择种植太空6号、濮麦9号、新麦18、新麦19等具一定抗病性的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常发地块可种植郑麦9023、周麦22、豫麦70-36、泛麦5号、郑麦366等较抗病品种。 

(二)大力推广健康栽培措施,营造良好农田生态环境

健康栽培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提高小麦抵抗病虫侵害和自身补偿的能力,减轻作物受害程度,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是病虫害科学治理的基础。

一要精细整地。秋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实行秸秆还田的要粉碎切细、深耕掩埋、耙耱压实,旋耕田块一定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注意增施腐熟有机粗肥,并加入适量生防菌。根据土壤肥力检测结果进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

二要足墒适期适量播种。坚持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严格掌握适播期,控制播量,精细播种,避免播种过深和群体过大。

三要合理轮作。在全蚀病、孢囊线虫病、小麦吸浆虫、黄花叶病严重发生地块,推广与油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的措施,减轻其发生危害

四要在胞囊线虫病重发区,推广播种后顺垄镇压的控病方法。 

(三)全面推行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

种子药剂处理(包括包衣和拌种)是一项简便、安全、高效的病虫害预防措施,不仅可以防治地下害虫和多种土传种传病害对出苗的影响,而且可大大降低苗期病虫的发生危害,对保障苗齐苗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病害特别严重的田块,可以实施药剂土壤处理。使用高效、安全的新型农药,严禁使用国家禁、限用的农药进行拌种,确保农业生产及人、畜安全。

1、对全蚀病防治。重发区:可用12.5%全蚀浄20毫升或2.5%适乐时20毫升+3%敌萎丹40毫升加水150毫升,拌麦种10公斤;全蚀病轻发区:可用2.5%适乐时20ml加水150毫升,拌麦种10公斤;无病区:可用2.5%适乐时10ml加水150毫升,拌麦种10公斤,拌后堆闷1-3小时,待药液全部吸收后播种。零星病区要对发病点及其周围土壤使用溴甲烷进行熏蒸或使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进行土壤处理,具体方法:每亩使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2-3公斤,或50%福美双3-5公斤加细土20-30公斤,犁后撒施并耙匀。

2、以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等为主要预防对象,兼治秋苗期锈病和白粉病,可选择使用戊唑醇(立克秀)2%湿拌剂或60克/升悬浮种衣剂、30克/升苯醚甲环唑、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等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使用含有三唑酮、烯唑醇等成分的拌种剂进行拌种时需特别注意控制用量,尽量拌匀、土壤要湿润,适当增加播种量,防止出现药害导致出苗率降低。采用适量吡虫啉、噻虫嗪拌种,可显著控制秋苗期和早春的麦蚜及灰飞虱,预防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拌种时严禁吡虫啉闷种,防止产生药害。

3、对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的防治,可选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药剂拌种,每亩可加入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毫升,可随拌随播,可兼治鼠害。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除拌种外还要在犁地时用对路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可以用3%甲基异柳磷或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5公斤,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药剂包衣拌种和土壤处理时,要根据病虫危害情况,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配方,可以采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或种菌唑等杀菌剂与吡虫啉或噻虫嗪等杀虫剂,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选用复配种衣剂时,要根据主要病虫防控对象,慎重选择适用、优质的农药品种,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药剂包衣或拌种时,可以加入适量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诱抗剂和生长调节剂一起处理种子,促进小麦出苗、生根、分蘖和健壮生长。

在拌种时一定要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对路农药品种,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操作或在植保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防止药害和人畜安全事故发生。


《长葛市农林局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意见》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changge/50570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