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许昌新闻 > 长葛市新闻 >

长葛市2016年秋作物生产情况

[摘要]今年我市秋粮总播种面积57.5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5.4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1万亩,秋粮总产25.61万吨,平均单产445.4公斤。据农技中心技术人员8月29—31日对全市12个乡镇860.2亩玉米田定点调查,全市平均亩穗数3802穗,穗粒数440.3粒,千粒重321克计算,平...

今年我市秋粮总播种面积57.5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5.4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1万亩,秋粮总产25.61万吨,平均单产445.4公斤。据农技中心技术人员8月29—31日对全市12个乡镇860.2亩玉米田定点调查,全市平均亩穗数3802穗,穗粒数440.3粒,千粒重321克计算,平均亩产456.8公斤,总产25.31万吨。分别较上年亩穗数3743穗增加59穗,穗粒数447粒减少了6.7粒,亩产较上年457.2公斤减少了0.4公斤。大豆平均亩株数11031株,株粒数72.6粒,千粒重200克计算, 平均亩产144.2公斤, 总产0.303万吨。分别较上年亩株数9915株增加了1116株,株粒数91.1粒减少了18.5粒,亩产较上年的162.6公斤减少了18.4公斤。

一、秋粮生产特点 

(一)秋作物播种面积稳定。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及玉米、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今年玉米播种面积55.4万亩,较去年减少了0.5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1万亩,较去年增加了0.5万亩。秋粮总播种面积和去年持平。

(二)底墒充足,播期适宜。今年玉米播种期底墒充足,6月13日前播种结束,铁茬种肥异位同播面积55.2万亩,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99.6%。生产上为了农机农艺相融合,今年等行距(60X60cm)播种面积稳增,占全市种植面积70%以上。

(三)良种覆盖率高。近几年来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示范带动下,广大农民对选择优良品种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品种结构逐步优化,主导品种突出。今年我市种植的高产稳产玉米品种有先玉335、阳光99、联创808、农大372、华农138、伟科702、登海605、豫安3号、隆平208等,总面积为38.6万亩。其中先玉335种植面积11.8万亩,占21.3%,平均亩穗数3792穗,平均穗粒数427.5粒,平均千粒重323克,平均单产445.1公斤;阳光99种植面积6.5万亩,占11.7%,平均亩穗数3817穗,平均穗粒数446.9粒,平均千粒重322克,平均单产466.9公斤;联创808种植面积3.8万亩,占6.9%,平均亩穗数3856穗,平均穗粒数426.0粒,平均千粒重320克,平均单产446.8公斤;农大372种植面积3.6万亩,占6.5%,平均亩穗数3824穗,平均穗粒数460.6粒,平均千粒重320克,平均单产479.1公斤;华农138种植面积2.9万亩,占5.2%,平均亩穗数3835穗,平均穗粒数438.0粒,平均千粒重320克,平均单产456.9公斤;伟科702种植面积2.8万亩,占5.1%,平均亩穗数3778穗,平均穗粒数471.2粒,平均千粒重320克,平均单产484.2公斤;登海605种植面积2.6万亩,占4.7%,平均亩穗数3843穗,平均穗粒数454.3粒,平均千粒重322克,平均单产477.8公斤;豫安3号种植面积2.4万亩,占4.3%,平均亩穗数3847穗,平均穗粒数466.2粒,平均千粒重320克,平均单产487.8公斤; 隆平208种植面积2.2万亩,占4.0%,平均亩穗数3764穗,平均穗粒数442.3粒,平均千粒重320克,平均单产452.8公斤。

(四)秋粮种植密度适中,较常年增加。今年播种期底墒充足,是近5来年出苗最好的一年。由于种肥异位同播面积稳步增长,亩播种量较常年增加0.3公斤,确保了今年秋粮田出苗齐、均、壮。玉米种植密度较2015年有所增加,全市平均亩穗数3802穗,比去年3743株增加了59株。大豆全市平均亩株数11031穗,比去年9915株增加了1116株。

(五)配方施肥面积稳步增长。据统计,今年秋粮生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2.5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18.7万亩,推广配方肥9500吨,平均亩施氮肥折合纯氮16.5公斤,磷肥折合五氧化二磷3.5公斤,钾肥折合氧化钾3.0公斤。

(六)气候因素对秋粮生产的影响有利有弊。秋作物6-9月中旬总降水量258.8毫米,较2015年408.9毫米减少了150.1毫米。6月上、中旬降雨58.7毫米,天气持续降雨,对秋粮足墒播种打下了夯实基础。下旬降雨量为14.2毫米,为秋粮苗期正常生长、及时化除提供了保障。7月上、中旬降雨量91.6毫米,日照时数93.9小时,对玉米拔节期-抽雄期正常生长打好了基础。下旬降雨量仅3毫米,日照时数100.5小时,不利于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正常生长发育对水分需求; 8月总降雨量89毫米,平均气温26.6度,日照时数180小时,利于玉米开花、授粉,穗粒数增加。但今年7月、8月上旬持续高温造成了部分玉米、大豆热害发生,持续高温、偏旱使处于玉米开花、授粉期遭遇了三、四代棉铃虫大发生。8月25日中午狂风暴雨造成全市有6000亩玉米不同程度倒伏。9月上、中旬光照充足,降雨量仅1.7毫米,光、温、水不协调影响到后期灌浆速度,后河镇陉山、榆林一带的山前丘陵地,石固“霸王岗”个别地块玉米、大豆因干旱出现了早衰现象。虽然今年秋作物生长期灾害多,但广大干群共同努力,及时采取各种应变措施,克服重重困难,抓好了科学秋种、秋管,为今年秋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七)秋作物病虫草害中度发生。我市秋作物病虫草害整体属中度发生,发生程度轻于去年及常年,发生特点:前期轻,后期重;虫害重于病害。

玉米病虫害:属中度发生。全市种植面积55.4万亩,病虫害发生面积102.6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92.9万亩次,病害发生面积9.7万亩次,病虫害总防治面积81.3万亩次,总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 79.2%,共挽回粮食损失2103.4万公斤。今年发生比较重有三、四代棉铃虫,重度发生,全市发生面积51.4万亩次,防治面积25.8万亩次;其次三代玉米螟,中度发生,轻于去年及常年,全市发生面积27.8万亩次,防治面积16.4万亩次。玉米田蓟马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次,防治面积3万亩次;玉米蚜虫轻发生,发生面积1.2万亩,防治面积1.6万亩次;玉米锈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褐斑病、小斑病轻发生,轻于去年及常年,全市发生面积9.7万亩次,防治面积7.7万亩次。玉米田杂草发生面积55.4万亩,化学除草面积达52.4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94.6%。

大豆病虫害中度发生,发生面积4.9万亩次,防治面积4.6万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 93.9%,挽回损失38.24万公斤。其中豆天蛾、甜菜夜蛾、大豆造桥虫、豆蚜、偏轻发生。二代棉铃虫中度发生。

二、抓好秋粮生产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对秋粮生产非常重视,多次召开秋粮生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今年玉米良种推广补贴、玉米高产创建以及高产竞赛活动等。为了统筹夏秋两季生产一体化,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探索我市粮食高产优质新途径,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领导组及技术指导组,各乡镇、办事处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和技术组。各单位之间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为今年秋作物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及时提出应变措施。针对今年特殊气候条件,我们及时提出应变管理措施:一是秋作物生育期发布6期《农技推广》,从品种利用、播种技术、科学追肥、合理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同时把技术资料分发到各乡镇、办事处,为各级领导及时了解农情,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覆盖面广,迅速快捷的优势,在秋作物生长的关键季节进行专题讲座,共发表电视讲座6期,播放36次;利用广播电台开展技术讲座7期,播放42次。三是组织科技三下乡活动。在秋作物生长的各个时期巡回下乡开展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准确把握秋作物生产动态,及时指导全市农民正确开展农业生产,并发放秋作物各种技术资料共计12万余份。

(三)搞好了玉米万亩示范方创建和高产攻关竞赛活动。今年我市玉米万亩示范方高产创建活动与测土配方施肥、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捆绑实施,统筹运作、整体推进、形成合力、优势互补,促进了全市玉米稳产高产。今年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共建万亩示范方43个,部级万亩示范方5个,千亩示范方12个,百亩示范方12个,5亩以上超高产攻关田12个。在示范方内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达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提高了玉米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了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力度。由于今年“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和百、千、万亩示范方高产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示范方平均亩产486.0公斤(亩穗数3823株,穗粒数467.4粒,千粒重320克),其中部级万亩方5个,平均亩产557.7公斤(亩穗数4086株,穗粒数498.7粒,千粒重322克);千亩方12个,平均亩产601.1公斤(亩穗数4129株,穗粒数528.6粒,千粒重324克);百亩示范方12个,平均亩产617.3公斤(亩穗数4184株,穗粒数532.4粒,千粒重326克);5亩以上超高产攻关田12个,平均亩产646.2公斤(亩穗数4218株,穗粒数546.2粒,千粒重330克)。为加快推动我市玉米生产发展的步伐,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继续做好配方肥的推广工作。测土配方施肥不仅减轻土壤污染,而且可提高品质,增加产量,减轻病虫危害,节本增效。为了进一步改变农民习惯施肥误区,提高认识配方施肥的好处,针对不同秋作物如何正确、合理掌握施肥时间和方法,我们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社会影响,努力使测土配方施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组成巡讲团,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完成技术培训22场次,并发放技术资料3.6万余份。

(五)大力推广高产栽培技术

1、选用优良品种。适合我市种植的高产、稳产玉米品种有先玉335、阳光99、联创808、农大372、华农138、伟科702、登海605、豫安3号、隆平208等。大豆品种有菏豆19、中黄35、泛豆5号、濮豆206。高淀粉红薯品种有商署19、徐署18;食用红薯品种有郑署20。

2、抢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为了达到高质量播种,抢时早播,生产上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播前进行种子处理,提高发芽率;二是大力推广玉米包衣种子,提高出苗率,达到苗齐、苗匀、苗壮;三是播种时基本做到了株行距、播深、籽粒大小、墒情“四一致”提高了播种质量。

3、合理密植。根据今年调查统计,竖叶型品种平均密度为每亩3750-4100株之间,大豆种植密度平均为每亩11000株左右,种植密度适宜。

4、科学追肥,合理配方,促进增产。玉米一生需肥较多,根据玉米需肥规律,管理上采用“轻追攻秆肥,重追攻穗肥,补追攻粒肥”的三次追肥法。追肥时开沟条施或挖穴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据统计,玉米追氮肥面积占100%,平均追施三元素复合肥55公斤/亩。大豆开花期前每亩追二铵15-20公斤、红薯在中等肥力施农家肥基础上亩补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增产效果明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5、加强田间管理,做到“四及时”。秋作物生产时间集中,任务重,回旋余地小,因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秋作物生产中我们做到了“四及时”(及时抢墒播种;及时间定苗;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防除田间杂草)。

6、继续做好玉米适当晚收获技术推广。今年玉米收获期集中在9月中下旬,较常年推迟了3-5天左右。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玉米授粉后38-40天(9月上旬)时,果穗苞叶发黄,籽粒干重仅相当于最终产量的90%。至授粉后48-50天时,乳线移至籽粒的基部消失,籽粒含水量在27-32%之间,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灌浆结束,这时收获产量最高。也就是在玉米苞叶发黄后再适当推迟一周收获,比原来习惯收获时期推迟一周左右,千粒重可增加30-50克,可亩增产10%左右,即亩产增加50公斤左右,并且色泽好,容重高,品质好。

由于以上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及时到位,使我市秋作物获得了丰收。

三、存在的问题

1、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农技推广机构断层,很多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新技术的推广难度比较大。

2、试验经费严重不足,各种试验无法正常开展。

3、病虫害防治方面,大部分农民存在重治轻防现象。

4、要加强对基层农药经营者培训力度,引导农户科学使用除草剂,最大程度降低除草剂对秋作物造成的危害。

5、玉米品种多、乱、杂现象仍旧存在,还需进一步调整。大豆、红薯等作物品种老化,新品种推广缓慢。

四、明年秋粮生产意见和建议

1、品种利用意见。根据近年来连续试验,示范和大田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表现,建议继续推广种植紧凑型、抗逆性强、适宜机收的品种,如先玉335、阳光99、联创808、农大372、华农138、伟科702、登海605、豫安3号等。

2、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增加磷肥、钾肥的用量,改“一炮轰”为分次施肥法。

3、继续做好“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努力解决好农业技术最后“一公里”,农业新技术棚架问题。

4、认真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在秋作物生长关键时期,保证关键技术落实到位,达到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5、正确引导群众扩大间作套种面积,降低重、迎茬产生的危害,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6、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7、增加业务经费,多搞试验,多出成果,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良品种,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

8、和电视台联手做好农业节目。正确引导农民合理选用种子、农药、化肥等,切勿盲目听信广告宣传,真正达到节本增效目的。


《长葛市2016年秋作物生产情况》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changge/53976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