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许昌新闻 > 莲城许昌 >

明日立秋

[摘要]本报讯 (记者 王婵) 明日立秋,但就现在来看,天气马上凉快的可能性并不大。 今年7月13日“入伏”,8月22日“出伏”。今年三伏天40天,比去年多10天,扳指算算还要持续十几天。 我国古代将立秋之后的日子分为三候(每候五天):“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

  本报讯 (记者 王婵) 明日立秋,但就现在来看,天气马上凉快的可能性并不大。

  今年7月13日“入伏”,8月22日“出伏”。今年三伏天40天,比去年多10天,扳指算算还要持续十几天。

  我国古代将立秋之后的日子分为三候(每候五天):“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头一个五天,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下一个五天,早晨会有雾气产生;第三个五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开始鸣叫。

  有些地方甚至一立秋梧桐树就开始落叶,让大家感受“一叶知秋”。

  不过,这些说法和中原地区的莲城好像不怎么搭。相比北方,我们想感受到秋天的凉意,还要等上好一段日子。

  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当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根据国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8月8日4时1分23秒立秋。民间有俗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也就是说,立秋时间在凌晨至上午,天气就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至晚上,天气就继续热。

  今年赶上早立秋,难道真的要“凉飕飕”?

  如果拿这种俗语去问气象专家,他们会一口否认。天气预报晴雨的准确率尚且只有80%,如此长线的预告专家也说不清楚。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变降的转折点,但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从气象学角度看,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22℃才可认定为秋天。概括起来就一句话:早秋晚秋不知道,且待秋后见分晓。

  究竟是谁在操控立秋凉热?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秋,如果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秋天的开始。古人认为从这一天起暑气渐消,早晚开始凉爽起来。

  不过,气象学一直不承认“立字辈”的节气,认为只有当天气真正符合一定气象条件时才算完成季节转换。按照这个标准,秋天的来临,必须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回落到22℃或以下。

  那么,究竟是谁在幕后操控立秋凉热?还得看天气形势。

  从科学角度来说,如果冷空气偏弱,副热带高压偏强,而且偏西,伸向我国陆地,并长时间滞留,就可能带来长时间高温,使得立秋依然很热。至于今年“秋老虎”会不会很厉害,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还是后期关注副热带高压的走势吧。

  不过这些有意思的观点大家可以自己留点儿心,看看立秋之后是否真的会验证,就当是个生活乐趣吧。

  立秋≠入秋

  其实无论立秋早晚,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地区的秋天不会立即到来。

  气象学规定,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即入秋。按这个标准走,立秋能算入秋的,除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外,主要就是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一带了,省会城市的代表就是哈尔滨(常年8月11日入秋)。而在中原大地,即便没有“秋老虎”发威,夏天依然“健在”。毕竟按照三伏天的算法,立秋后还有一伏在等着。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每年8月9日—15日,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出现高温天气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其中重庆、江西等地的高温概率甚至超过50%。

  因此,立秋指天气开始转凉,反映的是转折,并不是说秋天来了。华北地区如京津冀一带,秋天在9月上中旬才会到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国庆节前后;至于华南地区,一般在10月底、11月初才告别夏天。

  明日立秋,一定要记得吃西瓜

  作为“立字辈”的节气,立秋也有不少习俗。

  古代到了这一天,皇帝要带着朝中大臣祭天,祈求国泰民安。而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天则要“啃秋”、“贴秋膘”。

  “啃秋”,有些地方称“咬秋”。啃的、咬的都是西瓜。天津人说,立秋这天吃西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将秋天咬住。

  “贴秋膘”,指的是经过一个长长的夏季,因为天气炎热,导致胃口差,大家可能掉了不少肉,所以立秋到了,得赶紧把酷夏失去的膘补回来。

  每年立夏大家都要称体重,到了立秋还要再称一下,看看一个夏天瘦了多少,然后就多吃肉,以肉贴膘。不过记者觉得现在这个习俗肯定流行不了。大家都想苗条,谁愿意往自己身上贴膘啊?

  眼下的季节,多吃点儿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倒是蛮好的,像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润燥强体正适合。


《明日立秋》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liancheng/23551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