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04 10:09 我要投稿
有这样一支队伍:下大雨时别人急着往家里跑,他们则不顾一切往外冲,在河道上不知疲倦地查看险工险段,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河道管家”。
有这样一支队伍:在军营里他们是百炼成钢的铮铮铁汉,回到地方后以军人特有的风采,在建设家乡的阵地上再立新功,谱写出了“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的豪迈之歌。 这支队伍,就是魏都区“红旗突击队”。7月27日,在河南省第五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这支由12名复转军人组成的队伍走上领奖台,获得了全省唯一的集体特别奖。当舞台灯光照在他们身上的那一刻,屏幕上的橄榄绿分外耀眼。 “干就要干出样子” 时间,回溯到2002年。 这一年,祁耀中等6人脱下心爱的军装,来到了魏都区河道管理所。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本想着在家乡建设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可走上岗位后却被泼了一瓢“凉水”:当时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三城”同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战略部署,作为创“三城”的先锋队,魏都区河道管理所承担着大量的工作任务。而当时的河道管理所是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受办公经费所限,人员工资没有保障,很多同志工作积极性不高。 “有的人几个星期见不着面,有的人来了就是喝茶。”回忆起当初成立时的情景,“红旗突击队”队长、如今已成为魏都区河道管理所所长的祁耀中记忆犹新,“当时河里杂草丛生,岸边垃圾成堆,一到夏天蚊蝇乱飞,既难看又难闻。 许昌也被大家喊成‘许脏’,但因为待遇差、任务重,单位里人浮于事的现象又比较突出。” 作为刚进单位的新人,祁耀中这批复转军人有些困惑,难道就这样在碌碌无为中混日子?2002年5月的一天,在一次私下聚会中,这批新来的复转军人共同作出了一个决定:“穿过橄榄绿,就永远是个兵。兵就要有兵的样子,干就要干出样子,决不能给军人丢脸!” 就这样,带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这支由6名复转军人组成的突击队如一粒石子投入湖面,划开了死气沉沉的工作局面:从每天早上7时开始,他们就自发奔波在魏都区清潩河、清泥河、运粮河、幸福渠的河道上,察看水文、清理垃圾、打捞水草、修整岸道。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事走出办公室,奋战在河道一线,单位人员的精神面貌也是焕然一新。 也许有人说,巡查河道、清理垃圾不都是简单的事情,但这份枯燥的数字却足以说明其中的艰辛——据统计,从2002年至2015年,他们累计巡查河道10余万公里,打捞垃圾4000吨,为国家节约资金130余万元。 当然,在祁耀中他们看来,辛苦是分内事,最让他们欣慰的是:河道里的垃圾越来越少,河道两岸风景越来越美,沿河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好,家乡的变化越来越美…… “危难时军人就该挺身而出”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2009年7月,一个暴雨如注的黑夜,,在运粮河物资局院内铁路桥抢险现场,嘹亮的军歌声划破夜空。 那是一场恶战:运粮河物资局院内铁路桥涵洞因杂物堵塞,导致河水下泄受阻,水位猛涨,积水漫进库房,若不及时处置将直接威胁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魏都区河道管理所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然而,看着湍急的河水,大家心里也有些发怵:水里杂物多,伤着自己还是小事,万一要被洪水冲跑了…… 没有过多的犹豫,祁耀中带头拿起绳子往身上绑,“咱是军人,危难的时候就该挺身而出。”突击队队员们也纷纷主动请缨,“队长,我先下!”“我先下!”在这危机的时刻,穿过军装的他们,都希望把安全留给队友,把危险留给自己。 看到大家纷纷请战,队长祁耀中当即将队员编为三人一组,将绳子绑在腰上,轮流下水进行人工排险!在狂暴的风雨中,他们手拉肩扛,一点一点把水下杂物掏出来,一直从晚上11时持续战斗至次日早上6时,待到险情排除时,已是筋疲力尽的队员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抢险时那嘹亮的军歌声,也成为了附近居民的美好记忆。 “下大雨的时候,别人都是往家里跑,我们则是往河道上冲!”祁耀中说,如果下大雨不到河道险工险段上看看,心里就不踏实。如今,“红旗突击队”已由最初的6人成长为现在的12人,队里没有一人离开过河道管理岗位。而自成立以来,祁耀中率领“红旗突击队”已处置突发险情50多次,在这一次次冲锋在前的排险里,“红旗突击队”队员们以责任与担当彰显着军人的本色,以实际行动维护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之所以叫‘红旗突击队’,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旗子指到哪,咱就打到哪,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时刻不忘咱军人本色!”祁耀中说。 “守好阵地就靠拼” 清潩河河道蜿蜒曲折,放眼望去,两岸的道路平整开阔,河面波光粼粼,许多市民已开始在河边跳起了广场舞,让人很难把现在的美丽景象同昔日的“垃圾堆”“臭水沟”等联系起来。 “现在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在清潩河潩水广场,“红旗突击队”教导员任道远提及现在的变化感概万千。原来,在经历了创卫、创文等战场的磨砺之后,“红旗突击队”又接到了一项新的战斗任务——在许昌三大水利重点项目建设中再立新功,而这支队伍的队员,也作为中坚力量全部被派往区各个水利重点项目标段担任业主代表。 在这场投资规模前所未有、建设规模前所未有、发展前景前所未有的水利建设战役中,作为水利人,他们有着更为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任道远每天和施工单位一同上工、下工,200多天来没有歇过一天。去年他的小孩考上河南大学,本答应陪孩子去报到的他也因为忙而未能成行,成为了他心中的一个遗憾。 祁耀中在制止村民往河道倒垃圾时,被倒垃圾的三轮车撞倒而住进医院。虽然心中有着不被理解的委屈,但痊愈后他立即出现在了他所钟爱的河道上。 队员刘洋的父亲不幸出了车祸,面对着高额的医疗费用,在父亲住院期间,刘洋就在下班后去街上蹬三轮车贴补家用,从没有旷过一天班。 …… 自去年许昌三大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以来,“红旗突击队”队员们全身心扑在施工一线,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水利建设交响曲。“有时候也确实感觉到很累,有时候家里人也会抱怨,但是面对这个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名水利人,作为一名复转军人,我们干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守好自己的阵地。怎么守?那就是靠拼。”在谈及当前工作时,祁耀中率领着他的队友们作出了明确的选择。 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丰硕的果实。自成立以来,“红旗突击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创卫红旗突击队”称号,日前又被评为河南省第五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特别奖。魏都区河道管理所近年来也多次被市、区评为先进单位。虽然离开了心爱的军营,但在家乡建设的战场上,“红旗突击队”队员们继承和发扬着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把整个身心倾注到了工作岗位上,用军人的魅力展示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军人的担当呵护着心中那片永不褪色的橄榄绿。(来源:许昌网)
《永不褪色的橄榄绿———记魏都区“红旗突击队”》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weidu/21756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