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08 09:22 我要投稿
——记区广电中心驻郝庄村第一书记宋国锋
“俺村的路修了,路灯也安上了,新村室建好了,贫困户盖起了新房子……这要感谢宋书记啊!”群众要感谢的宋书记是建安区广电中心驻灵井镇郝庄村第一书记宋国锋。
宋国锋,现任我区电视台副台长,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去年11月15日,带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精准扶贫、落实四项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四大任务进驻郝庄村。
郝庄村是建安区灵井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位于建安区、禹州市、襄城县交汇的高岗地带,工业经济差,群众致富底子薄。“刚来时,村里修路、文化广场建设、安装路灯等前期项目已经对接完,争取到项目扶贫资金264万元。来了三天,开始帮助村里修水泥路,但是资金不足,我们又协调了100多万元。后来,又协调区供电公司帮助村里改造电网,工作很忙。”宋国锋说。记者看到宋国锋走路一瘸一瘸的,在他的办公室里放着拐杖,就关心地问他怎么了?宋书记不好意思地说:“前段时间不慎滑倒造成骨折,到现在钢板还在腿里。但是,脱贫攻坚这么紧,老在家里歇着,心里不安稳!”听到这里,钦佩之情在记者心中油然而生。
郝庄村的村室年久失修,成为危房。去年,该村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建设新村室。在推进新村室建设项目中,村里对原有设计不太满意,想到村室建设先进村参观。12月14日一大早,宋国锋开车拉着镇村干部和施工方到椹涧乡实地学习,改进设计缺陷。设计定下来后,宋国锋与村干部一起商量新村室的选址,最终选在了村南头。新村室选好址,宋国锋亲自趟着麦地拉尺子量地。由于刚刚浇过地,一脚踩进去,满是泥。为了赶工期,宋书记挽起裤子,与村组干部一起把地量完。冬天冷,宋国锋吃住在村,督促施工,丝毫不敢放松。今年4月,郝庄终于用上了新村室,阵地建设得到了提升。
“郝庄村是我见过的基础条件最差的村,”宋国锋说,“今年,我们争取扶贫资金121万元,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其中108万元用于村里未修完的4公里道路修建。”记者了解到,截止去年10月,郝庄村已经修建道路5.9公里,安装路灯100盏,进行了1个自然村的电路改造,修建文化广场2个。
“我是干宣传工作的,这么多年跑的地方不少,见的也不少,但是真正接触农村工作以后,才知道农村工作很具体、很复杂,必须一项一项去面对!”宋国锋感触地说。郝庄村包含郝庄、后宋、荣庄三个自然村,后宋自然村修路,需要采伐100多棵树,群众要求赔偿。宋国锋与村党支部书记赵红霞连夜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商议,并查阅法律资料,了解到这些树木没有合法手续,属于私自栽种苗木。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宋国锋一户一户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接着,宋国锋迅速协调办理树木采伐证,当场拍照、当场写申请,第二天早上现场公示,下午就成功办理了采伐证,为道路顺利建设创造了条件。郝庄村群众说:“宋书记,老少爷们佩服您!”
更让宋国锋牵挂的是村里的10来户贫困户,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郝庄村五保老人宋国保。宋国锋说:“在2017年春节慰问了79岁的五保户宋国保,给他送去了米、面、油,下雪天送去被子并多次动员他去敬老院,但宋国保守着自己的老房子不肯离开。他的老房子是土墙,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被政府列为危房。我们与村干部一起帮宋国保盖新房子,即使他不去敬老院,我们也要保证老人住得放心!”前不久,新房子建成了,宋国锋考虑给老人修一条从家里通到村道的小路,防止老人雨天滑倒。
宋国锋说:“下一步要抓好郝庄村的排水沟、文化墙、 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里配备保洁员,发展食用菌种植,发动群众养鸭养鹅,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宋书记用实际行动把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种进了群众的心田里。
《驻村书记的助民情结》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cxian/61764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