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03 12:01 我要投稿
生态文明建设能换来金山银山?成功摘取“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国字奖牌后,襄城县紫云镇今后创建工作的后劲儿有多大?绿色生态经济能否为镇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日前,记者一行走进紫云镇,感受了她的美丽,见证了紫云人为实现“碧水、蓝天、绿景”而付出的努力。
近年来,紫云镇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活动为契机,立足乡镇实际,大胆创新,在乡镇生态文明建设上做足文章,紧抓项目惠民生,围绕乡村公路两侧搞绿化,加大荒山绿化力度,真正实现山绿、水清、路平、民富。
近年来,紫云镇统一思想,科学布局,积极成立领导小组,根据该镇地处于浅山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大生态建设领导力度,科学制订生态建设奖惩实施方案,不断细化任务,进一步提高当地群众对荒山改造的积极性。此外,该镇还充分利用紫云山风景区资源优势,围绕生态做文章,农家乐、乡野餐馆、农家院宾馆等一批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在紫云镇遍地开花,雏鹰集团生猪饲养场、果果家庭农场等一大批明星企业纷纷入驻紫云镇荒山区。截至目前,该镇完成平原绿化造林2030亩,利用荒山实施生猪、肉牛、山羊等饲养项目23个,栽种核桃树、杏树等经济林1.5万亩。
为有效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状况,该镇以“美丽乡村·清洁家园”活动为抓手,积极落实国家“以奖促治”基本原则,对镇区北汝河、柳河河道及龙泉湖等5座湖泊、水库沿岸进行生态“补充”。每年植树节前后,该镇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在河流及水库沿岸栽种垂柳、四季青等植物,既有效地防范水土流失,又美化了生态环境。
此外,该镇对镇区河道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对镇区所有产生污水的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升级改造,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切实加强集约化畜禽饲养粪便综合治理,确保该镇镇区内所有河道和水库水质清澈。截至目前,该镇在柳河、北汝河及龙泉湖等五个湖泊沿岸栽种垂柳15000多棵,杨树5800多棵、玉兰树11300棵,山清水秀、杨柳依依的生态美景不再是紫云镇人的梦境。
近年来,该镇以惠民项目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对镇区所有行政村和荒山道路进行硬化,真正让山区群众走出来,把致富信息送进去。截至目前,该镇共修建水泥路420公里,公路两侧绿化苗木50万株,水蜜桃、杏树、梨树等经济林25万株。目前,每逢清明、端午等小长假,紫云镇乡村一日游成为附近市民的新宠,紫云镇美丽乡村自然也就成为市民群众的旅游胜地。
如何让群众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刨食儿”?利用土地“生金产银”?紫云镇广大干群不断思索,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积极运用土地流转政策。为了更好地把土地流转工作做扎实,该镇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政策,制订方案,成立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将闲置土地向致富能手、种烟大户流转,实现了土地流转利益的最优化。截至目前,该镇共提供项目奖励扶持资金56.3万元,流转土地1.5万亩,用于烟叶种植、葡萄、核桃和水蜜桃栽植、冬小麦良种培育等,成立农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11家,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蛋糕”越做越大。
《紫云镇念好绿色“生态经”走科学发展之路》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26920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