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31 09:58 我要投稿
阳春三月,在八百里伏牛山的首山脚下,襄城县湛北乡的党员干部植根群众,架线打井、修桥铺路、植树造林、指导春耕……这是该乡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打好扶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对于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湛北乡党委书记陈军深有感触地说:“党员干部只有保持良好的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谋福利,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近年来,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怠政懒政现象。对此,该乡把2016年、2017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强化党员干部作风队伍建设,抓班子、带队伍,先后开展了加强党风廉洁建设、召开村支书报告会等活动,要求党员干部每年为村里干一两件有意义、有影响的好事实事;同时,把干部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机关党员干部作风突破口,实行党员干部双向选择、末位淘汰制,将21个行政村划分成7个管理区。为此,党员干部纷纷投入到爱民、为民、亲民的工作中。
用心了解民情,用脚丈量民生。该乡机关党员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深入群众访贫问苦、问计于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帮助群众整修道路、栽种果树、发展蔬菜生产、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使广大群众有了主心骨。
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实事,群众看在眼里、喜在眉梢。田庄村有700多口人,过去村道白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由于水位下降,村民吃水都要跑到周围村庄去拉去挑。去年,该乡党委、乡政府出主意想办法,先后投资120万元整修道路2.7公里,并给6条村路进行了绿化,安装上了路灯。更让百姓高兴的是,党员干部在村里打了一眼深井,建起了水厂,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60多岁的农民聂自有眼含热泪说:“现在的党员干部帮助修路、建水厂、安自来水管,谁会不稀罕这样办实事的党员干部?”
“群众盼望的,就是我们要干的。”该乡党委书记陈军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于每一项民生工程,他和乡长李国伟都身先士卒,和班子成员一起清除私搭乱建房屋、解决棘手问题、察看工作落实情况等,群众称他们是热心亲民的好书记、好乡长。
今年56岁的该乡文化站站长张国亮,也是3个行政村的管理区区长。为了让群众过上好生活,他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党员干部搞好湛河治理工作,经常到群众家里、田间地头,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群众知道治理环境污染的好处。甚至大年二十九,他还坚守在岗位上。更让人感动的是在首山樱花节和樱桃采摘节上,张国亮起早贪黑带领党员干部整修山路、清运垃圾,建起了170米长的文化墙,精心设计绘制的每幅农耕图中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群众赞不绝口。
尚庄村党支部书记朱战阳,主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他带领全村群众先后建起400多座蔬菜大棚,户户靠种瓜种菜致富,尚庄村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瓜果村。该村年集体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万元。贫困户朱留根全家6口人,缺少挣钱门路,生活曾非常艰难。去年3月,朱战阳找到他说:“你种菜吧!我帮你建大棚、办无息贷款。”当年春天,朱战阳帮他家建了3座塑料大棚,栽上了品种西瓜苗,又请来了专家现场指导,当年西瓜纯收入3万多元。收完西瓜,大棚里又种上“喜洋洋”品种辣椒,当年又收入2万多元。朱留根家彻底摆脱了贫困,还盖起了8间的二层楼房。由于该乡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全乡经济飞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8625元增至2016年的14275元。该乡先后被评为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许昌市基层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优秀乡镇”和襄城县“十面红旗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三月的湛北,首山上菜花飘香,山下绿浪翻滚,看着眼前的变化,群众过得更舒坦了……
《首山脚下亲民曲——襄城县湛北乡转变工作作风纪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58061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