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许昌新闻 > 襄城县新闻 >

“特色农业让俺甩掉了‘穷帽子’”

[摘要]3月23日中午,襄城县双庙乡杨树郭村村民郭建友从自家的养鸡场里钻出来,搬着一筐筐新鲜的红皮鸡蛋往货车上装,准备送往城市的各大超市。 “现在蛋鸡存栏量4000多只,每天产蛋200多公斤,这几天有点儿落价,总的来说,一年赚个三四万元没问题。”郭建友擦掉额...

3月23日中午,襄城县双庙乡杨树郭村村民郭建友从自家的养鸡场里钻出来,搬着一筐筐新鲜的红皮鸡蛋往货车上装,准备送往城市的各大超市。

“现在蛋鸡存栏量4000多只,每天产蛋200多公斤,这几天有点儿落价,总的来说,一年赚个三四万元没问题。”郭建友擦掉额头上的汗珠,开心地告诉记者,“县农业局送技术,乡党委、乡政府争项目,让俺甩掉了‘穷帽子’。”

今年刚50岁的郭建友是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早些年,凭着吃苦能干,先后在禹州市、建安区等地养鸡场干活儿,掌握了过硬的养鸡技术,但苦于没有本钱,回家乡建养鸡场的梦想一直实现不了。

“多亏了党委和政府支持,县扶贫工作队帮我办理了借贷手续,替我担保,让我有了圆梦的资金。”郭建友说。

看到“养鸡大王”发了家,村里几家贫困户坐不住了。“谁愿意一直戴着‘穷帽子’啊?说出去也不光彩,建友当俺们的技术员,扶贫办全程指导,俺们贫困户也要干出个样儿来,彻底拔掉‘穷根儿’。”贫困户郭广辉边说边手脚麻利地给蛋鸡添加饲料。

“去年在乡里的扶持下建起一座智能化养鸡场,没想到,一年就把本钱挣回来了。过两年,俺们也要盖起小洋楼,家人的生活肯定会好起来的。”郭广辉说。

襄城县双庙乡杨树郭村党支部书记王国欣告诉记者:“在党委和政府的大力帮扶下,2016年村里将三四个养鸡专业户‘抱起团儿’,成立了襄城县信诚养殖合作社,饲养、防疫、外销一个标准,让养鸡户走生态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2015年以前,杨树郭村还是一个贫困村,村民靠传统种植业为生,思想观念守旧。全村1350口人,经过多次摸底排查、精准识别后,最终确定贫困户20家74人,乡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吃透上级政策精神,全力争取扶贫项目。目前,该村新建了村室,安全饮水工程、村道路硬化、群体性文化活动场地建设、健身器材安装等陆续完成,全村焕然一新。

“以前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没有技术,也挣不了几个钱,想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难啊。”王国欣告诉记者,为了让村里贫困户早日脱贫,县、乡积极举办培训班,组织村里的致富能人到外县学习,并鼓励他们要克服“等、靠、要”思想,敢于创业

说干就干。杨树郭村利用襄城县开展“村庄森林”工程建设的时机,组织群众在闲荒地、废水坑栽种上女贞、石楠等苗木,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收入。致富能手郭胜伟学习借鉴鄢陵乡村的经验,将自家的白沙地建成旱地莲藕池,水灵灵的莲藕走上许昌平顶山市民的餐桌;贫困户王德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其他村民一起栽种中药材血参,走上了致富路。

“现在俺村的贫困户,已经脱贫了。村里通过发展饲养业和莲藕、中药材、烟叶、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彻底摘掉了‘穷帽子’。”采访结束时,王国欣开心地说。


《“特色农业让俺甩掉了‘穷帽子’”》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58614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