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29 14:35 我要投稿
时下,许昌的三大水利项目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河道旁,湖泊边,桥梁上,随处能见到繁忙的施工景象。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境内河流大都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泛滥两岸,旱时滴水皆无”是几十年前许昌河流的真实写照。那么这些河流,曾经给许昌人带来哪些灾害?勤劳智慧的人们是如何治理这些河流的?治水过程中又得到哪些经验教训?在大兴治水方略的今天,回顾这段历史,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8毫米
许昌市地处黄淮平原西部,是山地与平原的交接地。西部属伏牛山余脉,中部和东部是平原。平原区内有受河道影响形成的零星分布的高地、洼地及盐碱地。
据2000年出版的《许昌市水利志》记载,许昌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夏、秋两季多雨,雨量较为集中,常以暴雨出现,冬季寒冷少雨雪。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8毫米,其中非汛期10月至12月总降水量为83.5毫米,占12%;1月至5月总降水量为156.6毫米,占22.4%;汛期6月至9月总降水量为457.9毫米,占65.6%。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1949年至2000年,降水量最少年是196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50毫米,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64%;最多年是196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119.6毫米,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6倍;最多年降水量为最少年降水量的2.49倍。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夏季降水较多,特别是七、八月份受季风控制,水汽充沛,降水集中,经常发生暴雨或大暴雨。
河流皆属沙颍河水系
许昌市的河流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颍河、双洎河、清潩河、清流河和北汝河。
颍河又名褚河,发源于登封市嵩山余脉少室、阳乾诸山,于禹州白沙入许境,经禹州市城北,从东南流经许昌县西境,经襄城县北境、临颍县西境,再经漯河市郾城区北,穿过京广铁路,折向东入西华县境,于周口市注入沙河,全长262公里,流域面积7348平方公里;流经禹州市、许昌县、襄城县的长97公里。
双洎河亦称洧水,上游有洧、溱两源。洧水发源于新密市赵庙沟,北合溱河,名曰双洎河,东南流经新郑市城南,再穿京广铁路,经长葛市老城北、尉氏县城西南境有康沟、杜公河南来注入,再经鄢陵县城北境至扶沟县东北,于摆渡口汇入贾鲁河,全长180.9公里,流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流经许昌市的长87.1公里,流域面积169.4平方公里。
清潩河为颍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新郑市西南具茨山风后岭,在潩水寨西进入长葛市,全长149公里。许昌市境内长71公里,流域面积2361.6平方公里。
清流河上游称老潩水,发源于长葛市城东,流经许昌县、鄢陵县于西华县李湾村北入颍河,全长78.8公里。许昌市境内长68.8公里,流域面积811.6平方公里。
北汝河发源于嵩县,流经汝阳、汝州、郏县、宝丰,在襄城县十里铺镇鲁渡村入襄城县境,于丁营乡崔庄村汇入沙河,全长250公里,为许昌市供水的主要水源。
此外,许昌市境内还有康沟河、大浪沟、小泥河、石梁河等河流。
清潩河洪水曾涌入许昌市区
许昌大地上纵横交错的中小型河流,未能使许昌享受航运的便利,却带来了深重的水患。自1449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500年间,许昌大涝年有28年,偏涝年有75年,平均4至5年有一涝年,每17至18年有一大涝年。各种关于洪涝灾害的记载不绝于史:
1632年(明崇祯五年),长葛县“六月大雨,河水暴涨,民皆巢居,大饥”。黄河“河决孟津口,横流数百里,六月二十二日至鄢陵,漂没冲城,不浸者仅数版”。许昌“六月二十日大雨,先是淫雨数十天,后大雨如注一昼夜。二十日,黄水自北来,平地水深二丈余,漂没房屋人口头畜无算”。
1739年(清乾隆四年),禹县(今禹州)“五月大淫雨,六月十二、十三日,连阴雨,民房倒坏”。长葛“大雨连旬,城垣四周多倾圮,大雨一昼夜,房倒毁,灾民6474户”。许昌“大水”。鄢陵“六月十四日大水泛涨,县北水深二丈余,禾尽淹,村庄多被冲毁,穿岗触城,垣墉多圮,东北两面尤甚,县南十六余里尽成泽国。七月复大水,九月初九水又涨,二麦旋种旋淹,苗无存”。
1931年(民国二十年),许昌“入伏以来,阴雨多,大雨倾盆,城内水深及腰,郊外水淹数尺,秋收无望”。鄢陵“夏雨多灾,入夏以来,大雨时行,地已淹没;六月二十九日,倾盆昼夜,平原水深数尺,平地行舟,宣泄不及,秋禾已属绝望,二麦补种无期,被难灾黎民,逃亡外地”。
新中国成立之初,许昌市境内的河流仍时有泛滥。据《许昌市水利志》记载,1956年、1957年、1963年和1964年为许昌的“大涝年”。
1956年,年降水量为875毫米,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25倍。汛期6、7、8三个月共降水681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8%,受灾面积192万亩。
1957年,年降水量为842.5毫米,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24倍。6、7、8三个月的降水量为575.1毫米,受灾155.13万亩。7月10日大雨,颍河水上涨,许昌县柏冢、晁湾西决口四处。7月8日至15日连降暴雨,颍河决口38处,长2.5公里;清潩河漫堤淹地11.7万亩;冲毁小水库3个,积水29.7万亩。
1963年,年降水量为817.1毫米,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17倍。其中,8月份降水量为398毫米,受灾226.6万亩。许昌县8月2日降雨227毫米,12日又降雨200毫米,全县受灾面积57.8万亩,绝收20.5万亩。5条河决口48处,其中,清潩河决口,洪水涌入许昌市区,13个工业企业遭受严重水灾。
1964年,年降水量为1119.6毫米,是多年平均的1.6倍。4月份降水量为268毫米,5月份降水量为142毫米,7、8、9三个月的降水量为517.1毫米,受灾261万亩。春雨之大,年降水量之多,灾情之重,历史罕见。
面对肆虐的洪水,许昌人没有被吓倒,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治水运动。
《洪水肆虐,许昌曾深受水害之苦》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liancheng/21425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