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31 11:35 我要投稿
■魏都区在全市各县(市、区)中,率先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水系交由社会力量代管
■“智慧水系”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河道沿线设施的多层、智能网络覆盖,形成了“八位一体”的综合管护格局 ■水系管护达到文明城市管理标准 春来到,春来到。 市民纷纷走出家门,一边踏青,一边享受这美好的春光。与往年不同的是,公园里的人少了,河边的人却多了起来。一渠清水带来几多灵气,令少有机会享受亲水之乐的许昌市民格外兴奋。 “三年任务,一年完成。”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从全面启动,到建成蓄水,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创造了水系建设的“许昌速度”。伴随着水系沿线园林工程收尾,绿影涛涛,芳华漫天,檐牙高啄,廊腰曼回。市民漫步街头,更像是置身于一个大的景区。 三分建设,七分管护。地处许昌市中心城区的魏都区尤其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美景。就在3月初,魏都区创新管理方法,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清潩河与灞陵河交由更为专业的许昌市市政实业有限公司代管,通过先进的“智慧水系”信息化系统,维护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为的,正是不负“河畅、湖清、水清、岸绿、景美”的盛景,令城区市民时刻都能享受到水系建设带来的欢乐。 建设:问渠哪得清如许 市民永远忘不了那一刻:2015年9月,一渠清水穿越城区,流过清潩河、灞陵河,充盈“梦清园”、灞陵湖,滋润着魏都大地…… 水来了!水来了! 盼水的魏都人有理由铭记。魏都区地处许昌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用水量大,却又饱受严重缺水的问题困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10。缺水,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着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魏都人又是幸运的。2013年4月,市委书记王树山到任许昌后,科学谋划实施了三大水利项目,其中之一就是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而该工程最大的受益者正是魏都区。 面对机遇,魏都区广大干部群众一刻不停地奋斗着、实践着。2015年,也成了魏都区水系建设的攻坚之年、收获之年。 水系建设留给干部群众一段段珍贵的记忆—— 2月22日,正月初四,年味儿正浓,水系沿线已然人声鼎沸、机器轰鸣:为了赶工期、保进度,广大水系建设者提前复工进入状态,拉开了一年中魏都区水系建设的大幕。 4月起,魏都区上下凝心聚力,每天6时开工、23时收工,坚持人歇机器不歇,与时间和天气赛跑,持续掀起了水系建设的高潮。 11月14日、18日、20日,一周之内,魏都区组织全区2500余名党员干部,连续3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有力促进了水系建设的绿化进程。 水系建设还留给干部群众一个个感人的瞬间—— 魏都区全体县级领导都分包联系标段,深入项目一线,督导施工进度,解决实际问题。养成习惯后,不少县级领导表示:“每天不到标段上转转,就感觉少了点儿啥。” 魏都区农业和水务局局长马占敏整日泡在施工现场,被同事们称为“拼命三郎”。“五一”,一枚沉甸甸的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挂到了他的胸前。 魏都区河道管理所有一支“红旗突击队”, 12名队员全部是退伍军人。他们和施工单位一起上工、一起下工、一起劳作,就像一面面红旗插在了各个标段。“八一”前夕,全省唯一的优秀复转军人十大年度人物特别奖颁发给了他们。 水系建设向魏都发展交上一张张精彩的“答卷”—— 魏都区承担了清潩河、灞陵河、饮马河3条水系10个标段的建设任务,河道治理总长度29.6公里。通过水系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区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圆了魏都人的兴水之梦,造福了全区人民。更为重要的,是破解了制约魏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座城市有了水,便有了灵气。这一渠清水对于城市生态、城市环境、城市文化的提升效果,已经逐步显现,随之而来的居民幸福感也如河水流淌,连绵不绝。 成效:乘船坐赏两岸景 “我今年84岁了,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在城区河道内泛舟,再看看咱许昌的美景……”2014年年末,已是耄耋之年的居民袁雪云,许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 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老人的愿望就实现了。今年3月16日,市区护城河水上巴士正式开始试运营,扶老携幼的市民争相排队体验“一船游城河,坐赏两岸景”的畅快。 如今,不只是护城河,魏都区清潩河、灞陵河等水系沿线同样处处是美景。水系建设在为市民提供绝佳的悠闲娱乐去处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许昌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引五大水源,终结缺水之痛——南水北调水源、北汝河水源、引黄调蓄水源、经过治污处理的中水、北汝河前坪水库的来水等五大水源共济于许,加之对自然降水的有效收集、调蓄,城区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出新动力、新活力、新优势。 建沿河景观,演绎人水和谐——灞陵河流域着重打造“一环”“两翼”“四区”,形成再见三国、许君以昌、汉魏风骨、雄霸天下等“十二景”;清潩河沿岸建设纸主题公园、梦清园、青春广场、欢乐广场、乐活舞台、休闲娱乐岸线等景观节点。这些水生态景观将河流功能与两岸城市建筑有效勾连,营造古都水链,令河流与城市共呼吸。 做三国文章,擦亮城市名片——正在建设的三国文化演艺中心将与灞陵湖相互映衬,水景交融,建成后将上映集大型动态、互动、超4D的以汉魏文化为主线的古今穿越情景剧,成为世人了解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魏都区正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商。”马占敏介绍,魏都区水系建设具有六大特色。 一是生态水系。魏都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水系和河道全部进行了生态绿化。河道整治采用当前国内先进的雷诺护垫、格宾石笼、再生连锁砖等岸坡生态护砌技术,让河水可以自由流动、自由呼吸、自我净化。 二是循环水系。全市80多公里的水系全部实现连通环通,一次蓄水成功后,再通过少量注水,就可使水流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循环起来。 三是环保水系。水系建设坚持治水、治污一起上,点源、面源污染一起治。沿河排污口和污染企业全部被关闭,并建设了人工湿地,确保一渠清水绕城。 四是景观水系。河上,38座桥梁一桥一景,各具特色;河畔,千亩樱花园中20多个名优品种争奇斗艳,将成为全省最大的樱花种植观赏基地。 五是人文水系。33座三国文化主题公园内,设置有大量展现三国文化的雕塑,实现了有文化传承、有历史记忆、有地方特色。 六是民生水系。水系沿线建设有人行和自行车专道,体育健身设施,亲水平台、码头和木栈道,水上公交,为居民提供了亲水、爱水、戏水的平台。 管理:呵护城市风景线 “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格局已经形成,水系建设的综合效益正不断显现。而历史上,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城区本就不多的河流,也一度被污染,更谈不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如今,管理好水系、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水系建设成果,显得尤为迫切。 3月初,魏都区在全市率先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水系交由社会力量代管。马占敏介绍,魏都区水系规划红线以内面积有5000亩,其中水体面积达1700亩。从水系管护任务体量和政府人员力量的现实来看,由政府直接管理,确实力不从心;把水系交由专业的社会力量代管,则具备多重优势。 一方面是资金使用效益更高。马占敏介绍,根据魏都区水系管护任务的体量,如果由政府直接投资购买管护设备、组织管护人员,仅第一年的启动费用,预计就要上千万元,后续还要面临设备的养护、更新等一系列问题。而如果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只需支付管护费用。二者相比,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不仅避免了重复投资,而且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高。 另一方面是管护更加科学高效。过去,水系管护涉及多部门,河道管理隶属于水利部门,道路卫生隶属于城管部门,园林维护隶属于园林部门,污染防治隶属于环保部门,部门间职能分割。而由社会力量管护水系,资源配置更为合理,不仅打通了部门职能区隔,形成综合管护格局,而且更加专业。政府的工作也变得单一而高效——由于把控住了资金,政府可以从市场上遴选最为优秀的管护企业。 此次魏都区选择许昌市市政实业有限公司,来代管清潩河与灞陵河。马占敏介绍:“许昌市市政实业有限公司实力雄厚,管护经验丰富,魏都区与其曾有良好的合作经历。而且护城河就是由该公司管护,得到了方方面面的点赞。” 许昌市市政实业有限公司有着58年的市政管护经验,当前又投入300余万元,研发了“智慧水系”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河道沿线设施的多层、智能网络覆盖,形成了“八位一体”的综合管护格局,包括雨污水口观测管理,水面、岸坡、绿地倾倒垃圾及污水管理,河道、岸堤、道路等设施保洁维修管理,断面水质定期观察及BOD/COD测定管理,绿化设施养护管理,闸门调度及流量测定管理,亮化工程管理,水生态文明宣传。 部件维修无残缺、卫生保洁无死角、台上手摸无灰尘、水面打捞无垃圾、断面观察无黑水,是“智慧水系”信息化系统执行的五大管护标准。“可以说,水系的综合管护标准不仅不低于市政管理标准,而且达到了文明城市管理的标准。”马占敏说。 “目前,魏都区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并结合三国文化产业园和曹魏古城开发,努力把魏都区建设成一个5A级景区,一个居者心仪、来者心悦的现代化城市,一座开放的大花园。”马占敏表示。(来源:许昌网)
《魏都区:水系管理智慧升级》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weidu/36572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