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08 10:09 我要投稿
襄城县地理位置优越,自古有“九省通衢”之称;南距鹰城平顶山20公里,北距古都许昌40公里、郑州国际机场70公里,东距内陆特区漯河45公里;孟平、平禹铁路在此相会,G311线及S329线、238线、103线在此交织,许平南高速公路贯穿境内。
近年来,襄城县高度重视公路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该县基本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依托、县乡道路为框架、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沟通城乡的公路网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捷畅通的交通运输条件。
美丽乡道
便捷村道
畅通环路
规划引领构建大交通格局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理应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当前,国家对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的定位、中原城市群建设、郑许一体化发展、“许—漯—平”的横向快速联系等,都为襄城县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们按照登高望远的要求,以系统思维、长远眼光,在更大格局、更高层次、更长远目标上,全面谋划编制好立体大交通顶层设计。”对于如何勾画好立体大交通,襄城县交通局局长王书谦向记者描绘了一幅通达的路网画卷:统筹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统筹轻轨、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将襄城县打造为“许—漯—平”区域交通枢纽;构建以城市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为主体,低碳、公平、具有襄城特色的综合交通系统;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按照《襄城县“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在县域交通规划方面,襄城县将构建公路、铁路、城乡公交、城际轨道相对完善、相互协调、内达外连的综合运输体系,开辟与郑州、许昌、平顶山、漯河及周边县市衔接的快捷运输通道,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结构完善的县域运输网络,打造全面融入中原城市群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铁路设施将规划许昌至平顶山城际轨道、漯宝铁路、平禹铁路、登阜铁路。至2020年,襄城县将建成一条城际轨道和三条铁路线的铁路系统。公路布局规划兰南高速、G311新线、S103新线、S242新线、S238新线、S329新线、S231新线、S228新线。至2020年,襄城县形成“四国道五省道”的干线公路网络。县乡公路网规划将形成“十一纵十一横加县域内外环线”的县乡路网体系,近期逐步将涉及的公路整体升级至4级公路及以上,远期县乡路网将逐步升级至3级公路。场站设施规划襄城站综合客运枢纽、颍阳站、库庄站、湛北站、襄城西站综合枢纽、襄城北站、襄城南站及麦岭、王洛农村客运集散中心。
在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方面,襄城县中心城区的道路网将呈现“一环、六横、六纵”主骨架格局,再辅以次干路和支路,全力打造结构优化、功能齐全、与土地利用相协调、适应机动化发展的道路网络,中心城区重要道路。
在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面,襄城县将立足县域,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思想,将城际公交、城市公交以及城乡公交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筹考虑,规划建立以公交运营一体化与公交线路一体化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大公交”发展模式。
“我们要把交通先行的重大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围绕城市总体规划和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层次分明、功能合理、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交通方式资源合理配置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立体大交通格局。”王书谦告诉记者。
一幅波澜壮阔的交通建设时代画卷已经展开。可以预见,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成形,襄城县贯穿南北、承接东西、通达八方的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路网先行
铺就坦途促发展
贯通交通大动脉,实现经济腾飞是襄城县人民长久以来的迫切愿望。
为改善交通状况,襄城县打响了一场气势恢宏、规模空前的交通建设大会战:
——实施交通项目建设逐年增多。近年来,襄城县按照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围绕“城市发展公路先行”的思路,大力发展公路事业,县公路局先后争取并共实施了S103线襄城段改建、G311线襄城县库庄至湛北段改建、G329线襄临界至贾楼段改建、G228线襄城县段新建等多条国省干线筹建项目,同时承担了灵武大道北延、文昌路东延、中心路东延、第七工业村东西支路、东环路升级改造等10余条城市道路建设任务。
——交通投资规模逐年增加。G103线襄城段改建工程总投资2.72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除王洛街、闫寨街及马园改线段外均实现全幅或半幅通车;G311线襄城县改建工程总投资3.0677亿元,国省道补助资金已拨付到位6300万元,县财政拨付征地及青苗补偿款3800多万元,即将全面动工建设;G329线襄临界至贾楼段改建工程计划投资约1.191亿元,已被省市列入国省道改造项目预安排投资计划,预计今年11月底前可开工建设,工程建设前期筹备工作正紧张进行;S228线襄城县段新建工程项目已被河南省发改委、交通厅批准并将于2016年开工。
——公路干线总里程逐年增加。襄城县境内现有国省干线公路G311线、S238线、S103线及S329线共4条,共计126.056公里,两纵两横,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公路框架。其中,G311线向北连接许昌,向南通往平顶山,境内全长30.606公里;S103线连接郑州、平顶山、南阳,境内全长22.3公里;S238线西至洛阳,东至漯河、周口,境内全长43.99公里;S329线西至宝丰石龙区,东连临颍,境内全长29.26公里。
——公路养护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襄城县以创优公路服务环境为重点,以“迎国检”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大公路养护力度。今年以来,该县共完成干线公路巡路保洁约1.02亿平方米;维护修剪沿线绿林66公里,补栽各种乔灌木2000余株;采伐更新S238线十里铺路段杨树10公里;清洗干线公路沿线标志牌2次,新增更换80套,维修54套;完成路面刷油2.3万平方米,水泥路灌缝2.06万米,坑槽315平方米;投入40万元对S329线拟大修路段进行4次煤矸石铺垫维持通行;完成了G311线双侧15.22公里和S238线双侧16.22公里路段的路肩边坡整修任务;二环路中修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挖补数量1.5万平方米,并对该路段进行了罩面施工,完成罩面6.8万平方米。
高速公路骨架初见雏形,国省干线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公路里程不断延伸,路网结构逐年完善,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公路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不断夯实着襄城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交通兴,百业兴。如今,即将成形的交通大网络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一大批省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襄城,四通八达的路网正为“金襄”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建管养护畅通大道惠民生
如果说干线公路的贯通聚集的是旺盛的人气,那么,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就如毛细血管延伸至大小村落,为村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绝的活力。
“‘金襄县’历史久,改革更上一层楼。城镇建设大发展,创收,不尽财源滚滚流。城乡面貌变,幽雅花园载绿洲,背街小巷连大道,好走,梦里笑醒喜心头。”这首南乡子词的作者,是襄城县城关镇老艺人崔全波。几年来,对城市变化感受最深的就是崔全波这些老居民。
崔全波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03年以前,居住区附近的道路是雨天一街水,晴天一街泥,就在那一年,附近的7条道路全部修成了宽敞的水泥路。道路竣工那一天,居民自发搞起了隆重的庆典,也让镇上的干部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由“村村通”到“村互通”,再由“村互通”到“街相通”……襄城县委、县政府在用心勾画、用心诠释襄城县农村的交通蓝图。
近年来,襄城县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以农村公路建设3年行动计划实施为契机,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项目施工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该县共完成2014年安排项目45个,其中县乡公路建设项目11个,总里程56.321公里,计划总投资8562.4万元;通村公路项目18个,总里程41.458公里,共投资2064万元,13个项目已完工,5个项目正在建设;桥梁建设项目16个,计划总长度553延米,计划总投资2091万元,现已全部完工;2015年安排项目72个(县乡公路15条,通村公路26条,桥梁31座),目前正在进行勘测设计。
在做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襄城县十分重视养护管理工作。2014年,该县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分别对5条县道、2条乡道进行大中小修养护。2015年,该县又多方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对排查中发现的病害损坏严重的多条主要县乡道路进行大中小修养护,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质量,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实现和保持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优良率不断提升。在今年第一、第二季度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竞赛评比活动中,该县取得了全市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为保障农村道路安全畅通,该县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取得了扎实成效。一是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上级路政管理政策法规,营造舆论氛围,使全社会了解并重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增强爱路、护路意识。二是加强上下协作,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道路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整治,巩固治理成果。三是加强依法行政,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调查取证,依法进行处理。四是加强考核奖惩,并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切实调动了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公路管养水平。
畅通的公路也让农村人很快找到了致富门路:十里铺乡马园村、谢园村,库庄乡刘庄村搞起了蔬菜植园区;湛北乡尚庄等村建起了瓜果园区……“路宽了,好走了,蔬菜瓜果采摘后保鲜程度高,感谢政府为我们修建了致富路!”村民们一个个喜上眉梢。
在襄城县,由于农村公路的建设,依路搞产业、沿路搞商贸、借路搞运输的场面在全县农村随处可见,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特色种植业、加工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蓬勃崛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大道通衢兴百业,玉带狂舞助腾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25649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