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08 10:09 我要投稿
莽莽苍苍的伏牛山,“牛首”起自襄城,绵延八百里;浩浩荡荡的汝河水和颍河水,逶迤千里,自襄城向东,奔流而去。
紫云山奇秀幽美,汝河游览区风景秀丽,“中州第一禅林”乾明寺巍巍壮观,柏宁岗五岳庙声名远播。
襄城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狩猎农耕,因东周帝王周襄王避难曾居此地,后筑城,故名“襄城”。
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变幻,穿过历史的尘烟,有着“金襄”之称的襄城县,围绕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创新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襄城县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重要文化亮点区为载体,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惠及城乡群众,呈现出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良好态势。
坚持项目带动。近年来,襄城县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坚持像抓工业一样抓文化产业,超前谋划、招大引优,以项目建设的理念和机制,推进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该县围绕自然人文资源,先后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000万元的百宁岗五岳庙景区、总投资3亿元的紫云山风景区、总投资1亿元的北汝河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9亿元的乾明寺景区等项目,促成了“一山一水一寺一庙一古城”的文化旅游格局;围绕历史文化资源,谋划实施了总投资7000万元的八七广场;古城墙、乾明寺、文庙三处历史遗迹被成功列为第七批国保单位,打响了襄城文化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特别是围绕烟草这一特色文化,该县谋划实施了总投资11.6亿元的河南襄城烟草产业集群里川示范区暨黄金叶新天地里川园建设项目,通过扩大襄城悠久烟草历史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有效提升了现代烟草发展水平,也拉长了烟草文化产业链条。今年,该县又安排了文博中心、首山休闲公园开发项目、县五岳庙生态园区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县古城公园项目、首山世界庄园5A级旅游休闲养生度假农业产业园区等重点文化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超过25亿元,将进一步提升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坚持特色引领。近年来,襄城县立足挖掘和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心打造了“烟草之乡、民俗大观、生态襄城”三大文化品牌,有力引领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打造“烟草之乡”品牌。襄城县是中国烟草文化之乡和中国烟草文化研究基地,烟草种植已有360多年的历史。1958年8月7日,毛泽东视察襄城时赞誉:“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围绕这一特色优势,该县以烟叶的育苗、栽植、烘烤流程为着眼点,以烟草文化、伟人足迹为纽带,全面改造郝庄纪念馆,建设襄城烟草观光基地,扩建后梁庄毛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挖掘“烟王”事迹传说。今年,该县又投资4000万元,以收藏、展示和研究襄城烟草文化为重点,建设规模6000平方米的襄城县博物馆,进一步完善全县烟草文化旅游体系。打造“民俗大观”品牌。近年来,该县着力挖掘培育了以乾明寺为代表的黄帝文化,展示黄帝首山采铜、七圣迷径的美丽传说,叫响乾明寺“中州第一禅林”品牌;以百宁岗五岳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阐释儒释道和五行学说精义,展示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以全国第一县级档案馆、紫云书院、理教会馆为代表的书院文化,展示中原文化的源远流长;以王洛猪蹄、颍阳烧鸡等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增强襄城文化的吸引力;以青冢寺、姚继可故居、李敏故居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提升襄城文化知名度。今年,该县又成功引进客家文化博物馆项目,将进一步扩大根亲文化影响力。打造“生态襄城”品牌。襄城县自然资源丰富,紫云山风景秀丽,北汝河绕城而过。依托这些优势,该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环紫云山万亩生态旅游带、首山乾明寺千亩生态园和汝河、颍河沿线风光,并连续多年开展中州首山乾明风筝节、三月三五岳庙会、紫云山九九登高节等活动,不仅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使得生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襄城好人”成美丽人文名片
赵洒洒
袁进安
2012年年初,襄城县开展了“襄城好人”评选活动,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推荐、评议身边好人。自该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评选出“襄城好人”56名,他们从“50后”延伸到“90后”,职业涵盖公务员、教师、医生、农民、个体户等,有挑战命运、身残志坚者,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有临危不惧、见义勇为者……如今,“襄城好人”已成为襄城县一张美丽的人文名片。
宋梅花
韩金晓
面对惊涛骇浪,郭鹏飞奋力一跃,只为救人一命;面对持刀抢匪,白晓光奋不顾身,勇斗歹徒;从北京池塘中救人的“独臂英雄”吕国善,到武汉街头勇斗小偷的柔弱女子冯娜;从捡到4万元主动退还失主的三轮车运营者李红玲,到无偿送还价值28万元彩票的“80后”彩票投注站店主赵洒洒;还有胜似亲娘的好嫂子宋梅花、身残志坚的“喜来乐”袁进安、群众的贴心人王巧敏……他们有的在外地用壮举展示襄城人独特的忠厚勇敢,有的在本地用行动践行大义大爱。这一个个普普通通的襄城人,共同构成了一幅“襄城好人”群像谱。
白晓光
张大菊
“襄城好人”朴实而高尚,事迹平凡而感人。宋梅花照顾“傻弟”48年,面对采访,她只是说,我是他嫂子,我不管他谁管;张大菊常对人们说,帮助他人,自己也快乐;襄城县人民医院护工杨卫平捡到现金3万元,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她只是朴实地说,救命的钱我不能要;面对28万元的中奖彩票,代人买彩票的襄城姑娘赵洒洒平静地说,不是我的钱我不能要;在青岛,襄城小伙郭鹏飞在巨浪中救人;在郑州,白晓光身中数刀勇斗歹徒……这就是“襄城好人”,一群朴实无华的“平民英雄”。
仲冠军
郭鹏飞
回望“襄城好人”的人生经历,他们要么用双肩扛起大义,要么用内心盛满大爱,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让传承千年的大义大爱持续在新时期的襄城延续。他们用平凡而光辉的事迹,充分展现了当代襄城人诚实守信、开放包容、甘于奉献、争先创新的精神风貌,也促使了民间道德力量的迸发,撑起了一方道德的晴空,襄城大地学习“襄城好人”、争当“襄城好人”的氛围也日渐浓厚。
为弘扬社会正气,襄城县将“襄城好人”评选活动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全县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为放大“好人效应”,该县选出10名“襄城好人”组成宣讲团,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机关巡回宣讲好人事迹,分享行善的心得体会。该县还组织专业人才编写“襄城好人”的故事,集结成《大爱无疆》一书,向广大人民群众发放;通过开展“道德讲堂”主题活动,把已建成的45个“道德讲堂”作为弘扬“襄城好人”精神的有效载体,使“襄城好人”精神深入人心。
该县还在全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宣传、表彰彰显大义大爱的“好人”和各阶层的先进模范人物。全县尊重好人、崇尚大义、共举大爱之风蔚然。
推动文化惠民工程,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襄城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理念,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准确把握文化发展新常态,奋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文化发展正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引擎,文化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文惠民、利民,是襄城县文化发展的核心理念。如今,襄城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均已免费开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图书馆多方筹资更新设备,开设“学生阅览室”和“红色教育家园网络”,改善阅读环境,同时积极开展“世界读书日”和“图书馆宣传周”以及进学校入社区、下基层送书等活动;文化馆发挥职能,组织开展广场文化义务辅导活动45期,辅导人员4000余人次,组织消夏文艺演唱活动30多场,组织免费书法、曲艺、戏曲表演及文艺业务专业培训16期,协办“欢乐中原·文明襄城”广场文化活动13场。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持续加大,持续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广场文化”和“送文化下乡”等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今年上半年,该县已组织县越调剧团开展农村戏曲演出75场、河南省曲剧团送戏演出15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到10月底前完成全年5292场的公益放映任务。该县还组织文化部门先后到16个乡镇基层文化中心村级文化大院开展广场舞蹈义务辅导,辅导群众文艺骨干200余人次,指导颍阳镇、紫云镇等举办戏迷擂台赛、广场舞大赛等。
基层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戏迷演唱活动月”、消夏文艺演唱、“文明襄城·欢乐中原”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襄城县首届广场舞大赛等一批精彩的文化活动轮番上演。本着节俭、喜庆文明的原则,该县顺利举办了第30届中州·首山·乾明风筝文化节,既正确引导了民俗文化,又促进了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各乡镇、各单项协会紧贴农村实际,利用重要节点、民俗节日,开展舞狮、戏曲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倡导健康风尚,引领文明乡风,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下乡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该县积极推动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活动。其中,省级项目襄城越调连续展演3天,共演10场大戏,同时,市、县级项目在城区的展演活动深受群众的好评。该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征集公告发出后,共收集整理民间文学28篇,民间舞蹈5个,传统医药5项,民间技艺1项,总计5个类别、40个项目。
文庙
该县坚持以服务人民为导向,积极开展文艺创作活动,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体验生活,创作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戏剧、曲艺、小品、音乐、舞蹈等文艺精品。继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之后,该县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电视栏目《百姓舞台》、长篇小说《亲人》、歌曲《情怀》、《乡长》、《爷爷的老磨坊》、《红薯稀饭》、《情怀》、音乐舞蹈《小村人的婚礼》等文化精品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优秀文化成果。
《打造文化“金襄”,润泽城乡居民》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25649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