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29 11:54 我要投稿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更是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十二五”期间,我县加大投入,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更加精细化,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如果说城市主干道是大动脉的话,那么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就好比是毛细血管,延伸至大小村落,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王洛镇张庄村是从淅川搬迁到我县的移民村,蔬菜大棚是这里的主导产业,由于张庄村紧邻311国道,村子里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和大棚边上,正是这便利的交通,让这个迁移过来不到5年的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十二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建设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期间主要完成了南工业园区道路、北产业园集聚区、汝河南堤北堤、一桥至三桥南岸、阿里山路北延至汾陈乡建设项目,以及农村公路新建、改建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其中阿里山路全长
阿里山路北延的尽头就是汾陈乡,如今村民们不但进城方便,就是在村子里,一下雨就无路可走的日子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路好不但解决出现难问题,直接带动经济发展是村民们最大的感受。
截止“十二五”末,全县1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全部实现了通3级以上公路,44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
畅通的公路也让农民群众很快找到了致富门路:在我县,由于农村公路的建设,依路搞产业、沿路搞商贸、借路搞运输的场面在全县农村随处可见,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特色种植业、加工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蓬勃崛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
交通兴,百业兴。从雨天一街水、晴天一街泥,到如今的村村通、村互通、街相通,人民群众见证着并享受着交通发展的成果,四通八达的路网,不但让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也不断夯实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
《“魅力襄城之交通篇” 大道通衢兴百业(上) 玉带狂舞助腾飞》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28200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