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28 10:35 我要投稿
本报记者 武芳 通讯员 杨燕
麦收即将开始,秸秆禁烧将进入关键时期。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并对抓好“三夏”秸秆禁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连日来,我市各地积极行动,陆续出台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那么,各地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效果如何?昨日,记者走进襄城县田间地头进行探访。
抓好宣传发动 着力营造禁烧声势
深入开展宣传引导,充分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依靠群众,是做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的法宝。
5月9日,襄城县召开高规格的秸秆禁烧动员大会,参加人员涉及县级领导、县直单位负责人、16个乡镇班子成员及襄城县东7个乡镇全体村支书、村主任。
截至目前,襄城县发放告知书19万份,张贴政府通告5万份,发放“两信”5万余条,悬挂横幅3000余条,张贴禁烧宣传标语1万条。
在襄城县茨沟乡的地头和村子里,记者看到,宣传车正在循环播放禁烧的相关知识。“焚烧秸秆本来就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乡里的宣传员天天来宣传,使我们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也会积极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不再焚烧秸秆。”襄城县茨沟乡茨东村村民李路兴说。
“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消除农户对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认识误区,引导广大群众珍惜秸秆资源,算好秸秆焚烧的‘法律账’、‘经济账’和‘生态账’,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襄城县丁营乡党委书记李涛说。
网格化管理 筑牢基层禁烧防线
在今年的禁烧工作中,襄城县实行网格化管理,层层签订禁烧责任书,层层落实禁烧目标任务,明确分包责任,逐级把责任落实到村组、地块,确保每台收割机械、每个地块都有责任人。
在禁烧期间,襄城县茨沟乡党委、乡政府对班子成员和包村干部包村工作进行了重新调整,确保每个村都有1名班子成员、1至4名包村干部分包。“我们所有人员全部到岗到位后,将24小时吃住在田间地头。同时,每个行政村都要成立一个禁烧指挥部,保证人员24小时在岗值班,坚决不允许空岗、脱岗。”襄城县茨沟乡人大主席叶晓兵说。
在襄城县范湖乡,该乡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实行县领导包乡、乡及县直单位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包地块的三级责任制,看死盯牢。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意发挥党员、教师、学生、村医生、低保户的作用,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参与禁烧工作的积极性。”襄城县范湖乡党委书记刘会川说。
无人机监控火情 多渠道综合利用
在禁烧工作中,襄城县坚持疏堵结合,成立4个巡回督察组、1个监督督察组,加大督察力度,采取督“点”与督“面”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督导,定期通报督导情况,确保禁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在襄城县范湖乡,专业技术人员正在组装无人机。这架飞机将被用来监控秸秆焚烧情况。“飞机是电动的,每次能在空中巡逻半个小时左右。”技术人员介绍。
无人机监控只是襄城县秸秆禁烧工作的一部分,还有就是为秸秆寻求新的出路。
襄城县万华板业是一家专门消耗各种秸秆的企业,每年大量收购秸秆,不仅能使农民增收,还客观上帮助“熄灭”秸秆的火苗,解决困扰农村多年的禁烧难题。
此外,襄城县还将拓宽利用渠道,开展综合利用。一是秸秆直接还田。主要采取小麦收割机带粉碎机作业,实现秸秆直接还田,力争全县小麦秸秆粉碎还田面积在50万亩以上。二是搞好高温积肥。充分利用夏季温度高、雨水多的特点,动员农户利用小麦秸秆进行高温积肥,提高土壤肥力。做好过腹还田。重点帮助襄城县源荣牧业有限公司、宇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敕勒牧业有限公司、鼎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饲养企业搞好饲料化利用,力争饲料化利用面积在10万亩以上。三是做好秸秆收储外销。积极培育“秸秆经纪人”队伍,搞好秸秆的收购、堆放和外销工作,力争秸秆收储外销面积在5万亩以上。该县将通过多种措施,确保今年全县69万亩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5%以上。
《多管齐下抓禁烧》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40290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