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许昌新闻 > 襄城县新闻 >

攻坚克难敢担当,创新方法显成效——襄城县回族棚户区拆迁掠影

[摘要]冬日暖阳,其乐融融。襄城县城关镇南关回民村拆迁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恁没日没夜地干,真辛苦,这是俺的一点儿心意,无论如何收下吧...

冬日暖阳,其乐融融。襄城县城关镇南关回民村拆迁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恁没日没夜地干,真辛苦,这是俺的一点儿心意,无论如何收下吧!”2016年11月4日、7日,襄城县城关镇清真寺、茨沟乡陈庄清真寺阿訇、寺管会成员和乡佬们先后带着水果、方便面等慰问品和锦旗自发到多个拆迁指挥部,表达对拆迁人员的感激之情。

旧城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

拆迁难,难在不被群众理解。拆迁慢,慢在没有获得群众配合。襄城县的拆迁没有拆出矛盾、拆出问题、拆出后遗症,反而拆出了和谐、拆出了信任、拆出了感情。为什么工作好做?为什么既能拆得了,又能拆得好?为什么群众不埋怨,反而心存感激?

三里沟社区沿街住宅效果图

也许这些可以说明其中的缘由:襄城县回族棚户区拆迁改造设计总户数892户,自2016年10月26日正式签订协议起,截至11月14日共签订协议884户;拆迁工作以来,没几天就用坏一把尺子;走家串户摸底子,没几家就记了厚厚的笔记;受理咨询解疑惑,没几天就说哑了嗓子;定下日子签协议,没几天就有数百名群众主动上门……

兄弟地市来襄城县考察学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曾几何时,从最初的一言一语、一笑一颦,到相逢相识、相知相帮,再到打通最后的“一公里、一厘米”,他们饱受委屈、历经艰辛,却始终坦然笑对、无怨无悔;他们坚信,搬走的是黑乎乎的老屋,回迁的却是亮堂堂的新家。他们用真心赶走了冷漠,用真情赢得了信任。一个个故事,一段段佳话,一次次回访,都成为拆迁工作的美好记忆,成为民族团结的典范。

阿訇自发前往指挥部慰问

这是一支务实担当的队伍

2016年年初,历经沧桑巨变的襄城县,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及时叩响了思想变革的大门,开展了一场具有里程碑式的“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拉高标杆、全面提升”大讨论。经过热烈讨论,炒热了思想,激发了斗志,鼓足了干劲,襄城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争相请缨。尤其是在拆迁工作中,襄城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政法委、县国土资源、县住建、县规划、县财政等部门及乡村干部2000余人踊跃参战,形成了“襄城发展,舍我其谁”的浓厚干事氛围。

襄城县城关镇召开全体党员干部会议汇报拆迁工作情况

发展永无止境,决不能让一户群众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掉队,必须推进回族棚户区群众协调、共享发展。根据县情,襄城县委、县政府以“城乡环境提升年”“交通公路建设年”为抓手,以“三城同创”为目标,启动了“76511”城市建设工程,着力建设7条道路,改造提升6个城市出入口,开发5个区域,连通1条水系,修复1条明清古街,下决心改变回族群众集聚区“脏乱差”的问题,把城市建设与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同期同向、高度契合。

群众排队登记房屋信息

经过调研发现,回族棚户区拆迁改造面临的困难大、问题多、情况复杂。回顾以往情况,该县也曾多次谋划城市规划建设,都因涉及少数民族敏感问题,时机不够成熟,最终难下决心。从群众情感来看,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2个镇4个村(社区、街)的1904户回族群众,其中一期拆迁涉及1028户,很多回族群众对居住地怀有深厚感情,有的世代经商,不愿影响做生意;有的四世同堂,尽管居住不便,但不愿轻易改变现状;从拆迁建设资金来看,工程耗资巨大,一旦资金跟不上,前期拆迁受阻、后期工程停建,将会前功尽弃、后果严重,不但群众不答应,还会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从维护社会稳定来看,只要发展,必然触及部分群体利益,必然带来矛盾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发展是第一要务。面对风险和压力,襄城县委决定——干!为民就要敢担当,越是在困难中前行越能显示出共产党人的担当,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襄城的发展不动摇。

襄城县城关镇河东街拆迁群众舍全来,今年已经88岁,他一开始对拆迁工作抵触情绪非常大,坚决不同意进行拆迁,并号召自己的4个儿子谁都不能签协议。指挥部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多次到舍全来家做工作,询问老人对拆迁工作的意见,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对他提出的疑虑和担心一一进行答复办理。经过多次沟通、协调,如今舍全来不但要求4个儿子带头签协议,还走街串巷义务当起了拆迁政策宣传员,讲解政府进行棚户区改造的好政策。

指挥部还出台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标准明细政策,分别对居民住宅房屋、商业用房制定不同的搬迁奖励办法;发放过渡安置费,并制定三种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式,让房屋被征收人根据实际情况自愿选择等一系列政策,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实在的优惠。

工作人员入村入户进行丈量工作

此外,襄城县委书记、县长挂帅指挥,县、乡领导深入一线,对以前拆迁的遗留问题、拆迁区域内的房屋权属不清、因拆迁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影响等问题协调解决,使群众彻底转变了思想。

这是一支真心为民的队伍

“拆迁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处处为群众考虑,为群众打算,不符合群众利益的事,不符合民意的事,坚决不干。干就要把事情干好,像老红军、老八路的作风那样,利用工作过程,从点滴事情做起,与群众建立鱼水深情,打造一支真心为民的工作队!”襄城县委书记何天立高标准要求。

在拆迁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坚持民族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回族群众的工作,涌现了一个个先进的典型,留下了一段段街巷广为传颂的佳话:襄城县城关镇党委书记海军亭,几代人居住在回民村,为减少工作干扰,他提前把父母送到了郑州大哥家居住;面对回族乡亲的埋怨、不理解,他顶住压力、忍受委屈,不厌其烦地讲政策、做工作。襄城县茨沟乡党委书记乔亚强要求工作人员用耐心、细心、真心去做群众工作;拆迁工作动员会结束后,他立即赶到碾方村,把村里父亲盖的房子第一时间腾出、交钥匙、签协议,为群众树立了榜样。襄城县城关镇回民村支部书记虎遵会、河东街支部书记马秋凤,为开展好工作,磨破了嘴、喊哑了嗓。襄城县茨沟乡三里沟社区5组组长张军道带病工作,突发疾病瘫倒在地,直到把手头的工作交接给乡人大主席叶晓兵后,才安心去医院治病。广大党员干部的认真负责,拆迁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打消了群众的顾虑,打开了群众的心结,使群众由当初的冷言讥讽、对抗辱骂变为热情相迎、切瓜端茶,由当初的不想不愿拆迁变为主动要求、甚至托熟人找关系先签协议,由当初的个别回族群众恶意抵抗甚至言语威胁变为主动加入拆迁队伍志愿服务。

只有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才会把干部放在眼里;只有把群众困难抓在手里,群众才把干部记在心里。襄城县党员干部用真心为民的一腔热血、一片赤诚,书写了拆迁史上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

这是一支公平公正的队伍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襄城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庄严承诺。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合理、人人服气,成为摆在拆迁工作人员面前的课题。

公开、透明能消除群众信不过的种种想象。必须公开标准、公开流程、公开结果,确保每个环节都让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宣传沟通是前提。前期,工作人员深入拆迁户,认真开展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为丈量测算签协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丈量测算是基础。在乡村干部、部门人员、拆迁户本人、四邻亲属“多方代表”都到场的情况下,由襄城县国土资源、规划、住建、财政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操作丈量,对每一栋房屋逐一细致丈量,现场确认宅基地、附属物、房屋面积,认真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算出补偿数额。整个过程全部现场拍照、现场录像,在各方都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当事人、证明人签字,确保事实清楚、有据可查。

服务签协议是关键。指挥部办公室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上门签约的群众,对有疑问的群众,对要求重新丈量清算的群众,按照事先的要求,不厌其烦,逐个提供预约签协议、政策咨询、重新丈量清算服务,直到群众满意、主动要求签协议。2016年11月15日,夜深灯明,指挥部屋内人声鼎沸。白天排队没有签协议的群众,坚持等到晚上也要签,一天下来签约几百户。从2016年10月26日正式签订协议以来,短短20多天,已有1023户回族群众竞相签约,占一期回族拆迁群众的99.5%。

安置搬迁是保障。金家银家不如自己的穷家。寒冬季节,住房的问题,取暖的问题,做饭的问题,都要提前考虑,必须让群众迁得出、稳得住、有保障!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拆迁群众的实际情况,逐一排查了解,分门别类,留存档案,提前安排乡村干部帮助群众搬迁安置。对家庭经济困难、缺乏劳力无法租赁房屋的拆迁户,由乡镇、村委会提前垫付资金,免费购置必要的生活用品,指定专人负责帮助安置妥当;对身患疾病、身边缺少家人照顾的拆迁户,想方设法帮助联系亲属,征得本人和亲属同意的情况下,由村(社区)负责保管搬迁费用,并定期为其提供生活用品,定期组织回访。

选房购房是根本。为解决群众安置问题,襄城县实施房票(购房票据)安置办法,由县财政、住建等部门按照群众房屋赔偿面积等情况出具房票或现金,由乡镇负责组织发放到群众手中。2016年11月8日,襄城县启动首家选房超市,组织2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入驻,设置了一问一答明白墙,公开了拆迁安置流程图、房票安置办法等内容,为群众提供优质的购房选房信息和咨询服务,方便拆迁群众集中选房购房,省去了群众往返奔波选房看房的麻烦。

在工作中,襄城县还做到了“五个公示”,即拆迁安置方案公示、房屋附属物底子公示、复核结果公示、算账结果公示、签订协议公示。他们公示选取乡镇、村组的显眼位置,制作专门的公示栏,分批分期公示,每次公示几百户,不管是自家、还是街坊四邻的情况都一清二楚,真正起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效果;同时邀请阿訇、清真寺寺管会成员、群众代表,尤其是选聘最初对拆迁工作最不理解、意见最大、抵触最深的回族群众代表为社会监督员,全程参与监督工作。通过群众代表参与监督,更多的拆迁群众了解了真相,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艰辛,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

这是一支团结协作的队伍

能勉强完成拆迁工作是本事,能顺利完成拆迁任务是大本事。回族棚户区实现顺利拆迁、和谐拆迁,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互助的结果,更是集体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

这支队伍为何在抢着干、比着干的情况下,还能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补台?襄城县县长李成的话一语中的:“这都得益于基层党建工作做得好,有了好的党风必然会有好的政风,好的政风必然会带来好的民风,好的民风必然会带来好的社会风气,好的社会风气必然会形成好的干事氛围,这也是拆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原因。”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团结蕴藏着摧山坼地的巨大正能量。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实践中,襄城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认识越深,行动就越快。广大党员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结合拆迁工作实际,深入学习各级领导讲话精神,提升了境界,增添了力量,党员干部带头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

责任越明,动力就越足。按照各自分工,指挥部把拆迁任务细化量化分解到单位到个人,明确每个大项小项的牵头人员,对照任务,制定推进计划,依照计划有序推进。乡镇、部门、指挥部、项目组、村组、工作队,都按照职责和分工,建立了工作台账,每天的工作任务、进度、下一步重点是什么,各自都了然于胸。

好的氛围越浓,干事的自觉性就越强。指挥部开辟拆迁工作绿色通道,所需办理事项马上办、上门办,做到随到随办、立办立成;对重点难点问题,召集相关单位集中“会诊”,及时协调解决了陈庄回族群众反映的清真寺及宰场重建、老人安葬等26个问题;建立“日联系、周例会、月总结”工作机制,就拆迁问题与回族群众保持沟通,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乡镇与部门之间、指挥部与项目组之间、小组与村组之间、工作队员与拆迁户之间,互相支持配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

襄城县回族棚户区拆迁的好的做法,也吸引了不少地市前来学习。远自齐齐哈尔,近到鲁山郏县平舆舞钢濮阳等地的考察团,对襄城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由衷赞叹,他们表示一定会把襄城县的好做法、好经验带回去,为本地发展提供借鉴。

“襄城县的拆迁,没有拆出矛盾,没有拆出乱象,没有拆出后遗症,而是拆出了信任、拆出了和谐、拆出了党群干群一条心。”襄城县委书记何天立自豪地说,回族棚户区拆迁工作,开启了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开端,踏上了建设实力、魅力、活力襄城的新征程。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将以不干成事不收兵的拼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百折不挠勇向前的韧劲,全力干成干好今后的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攻坚克难敢担当,创新方法显成效——襄城县回族棚户区拆迁掠影》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519220.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