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29 08:47 我要投稿
“让襄城县越调剧团烟火不断,一直延续下去,是我唯一的心愿,只有这样我才能对得起襄城县这么多父老乡亲。”8月15日,当记者来到襄城县越调剧团排练厅时,团长方爱枝正在为新招收的年轻演员指导动作。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越调艺术的辉煌时期。经典的剧目,精彩的演出,使越调大放异彩,成为一代人的念想。襄城县越调剧团作为越调繁荣发展的沃土和人才成长的摇篮,可谓名震一方。曾分布在全省各越调班社、剧团的老一代名家中,诸如张勋、史道玉、孙德、李明玉、李金太、梁金、刘秀荣、李自杰、孙太安等,均出自襄城县或多年行艺在襄城县,现襄城县越调剧团团长方爱枝就是出生在这么一个人才荟萃的地方。
方爱枝的父亲也曾经是越调剧团的团长,所以她在三四岁的时候就耳濡目染,受到父亲的影响。“咱越调最早唱旦角的李桂红,能编剧也能哼腔顺曲儿,青衣、小旦、闺门旦、老旦全活儿。”剧团的老师也给她讲史道玉的故事,“在开封演《芦花荡》,单是人家‘七窍生烟’的绝活儿,现场观众就给他挂了三次金牌。”还有李金太的“活关公”,李明玉被田汉夸了又被梅兰芳夸等,这些都在幼年方爱枝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因此,从那时候起她就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我也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市场全面萎缩,襄城县越调剧团也不例外,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生存和发展不容乐观,很多演员都不得不选择离开或放弃,但是,方爱枝并没有因为眼前的困难而退缩,而是仍然硬着头皮往剧团里钻,依旧不离不弃地坚持练功。有人问她为的啥,她的回答很简单也很直接:“我喜欢。”由于她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戏路逐渐拓宽,青衣、花旦、彩旦、闺门旦、刀马旦皆能驾驭,成了能文能武的戏曲全才。《火焚绣楼》中的大妮、《李天宝吊孝》中的张爱莲、《杨八姐盗刀》中的银华公主、《无佞府》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以及现代戏《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中的三媳妇等,她演起来都是信手拈来,惟妙惟肖。方爱枝精湛的表演、圆润的唱腔、稳健的台风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专家的认可,多次被评为襄城县文化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6月,在许昌市文艺会演中,她凭借饰演《杨八姐盗刀》中的银华公主获表演一等奖。2010年6月,她在许昌市第三届中青年演员戏曲表演大赛中获一等奖。
如今的方爱枝,不仅是襄城县越调剧团的主要演员,还是该团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自己要演好戏,还要培养青年演员。她经常为剧团的生计和发展出主意、想办法,而且一直为越调剧种的传承和发展不断努力。
2014年是许昌市三年一次的“演出年”,该剧团选送的剧目是由河北梆子移植而来的《窦娥冤》。这是一部充满困难和挑战的新剧,为了让襄城越调在大赛中再次大放异彩,方爱枝和团里的演员们一起,不分昼夜,加紧排练,累了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会,饿了就吃一碗团里的大锅菜,病了就带着输液瓶一起上场练习。许昌市著名戏剧导演杜萍说:“方团长演窦娥,任务很重,这个角色不仅要能打、能跳,还要能唱,要求很高,而且戏份也比较多,几乎场场不落。方团长经常是练到后半夜,来不及好好休息,嗓子疲劳、疼、肿,即使是输着液还要坚持排练,很令人钦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许昌市第六届戏剧大赛中,该剧团选送的剧目《窦娥冤》荣获优秀剧目奖,团长方爱枝荣获个人组织奖。日前,在许昌市第七届戏剧大赛上,襄城县越调剧团凭借自编自演的廉政大戏《智审荀俯案》脱颖而出,斩获许昌市第七届戏曲大赛组织一等奖、剧目一等奖、个人一等奖三项桂冠。
“我很享受在舞台表演的时刻。看到乡亲们冒着雨、打着伞蹲在台前看戏,我觉得台下练功、排练再辛苦,都值得。”方爱枝一边为年轻演员化妆,一边扭脸对记者说。
“舞台风采观众迷,背后心酸几人知?只愿越调得传继,艰难困苦心亦喜。”方爱枝心里这样想,也在努力这样做,毕竟,梨园情节已在她心中扎根生长。期盼梨花飘香溢满园。
《梨花飘香溢满园——记襄城县越调剧团团长方爱枝》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65015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