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26 09:02 我要投稿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襄城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扛起基层党建的主体责任,采取组织转型促民富,激发“领头羊”活力,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兴办民生实事惠民生等多种有效措施,牢固树立“工作实不实,群众来证实,服务便不便,百姓说了算”的为民理念,全县基层党建各领域工作在持续中提升、在创新中发展,党的执政根基愈加坚如磐石,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夯实主体责任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管党治党,责任必须到位。
“党建工作犹如大树之根,‘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襄城县切实夯实主体责任,把强化基层党建当作县委中心工作的‘定盘星’,当作推动富民强县发展的‘压舱石’,深耕基层党建责任田,有效促进党建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同频共振,共同发展。”襄城县委书记宁伯伟在接受采访时说。
漂亮的村室
为切实将基层党建工作抓出实效,近年来,该县始终把基层党建作为“书记工程”,建立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科级干部积分管理等制度,把党建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树立任用干部看党建、用好干部促党建的鲜明导向。围绕推动党建主体责任落实,层层开展县、乡、村以及县直单位四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工作,逐级建立抓基层党建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做到了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常严。
基层党建摆在什么位置,决定着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为此,襄城县将党建工作切实摆在“龙头”位置,把基层党建工作列为“常委项目”,县级党员干部带头到联系点指导工作,抓点促面,充分了解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牵头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换届谋划、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党建示范点创建等重点工作,有效传递压力和责任,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同时,该县先后召开乡镇、村级、县直及非公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坚持“抓重点、解难点、举亮点”的工作思路,形成《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科学编制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统筹规划农村、机关、两新、党员管理、干部教育、党建示范点创建等各领域党建工作。
为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襄城县委成立16个考核组,由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任组长,79名县直单位党组(党委)书记任副组长,对16个乡镇、448个村级组织进行全面考核,创新科级干部、村级班子“推好”“推差”民主测评,县委“5人小组”逐乡逐村听取考核汇报,作为识别干部、考察班子,培育先进、整顿后进的重要依据。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更加重视党建、抓实党建,全县大抓基层的氛围更加浓厚。
突出立根铸魂,从严抓好学习教育
“希望同志们坚定理想信念,心系人民群众,发扬不折不挠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在今年8月5日的襄城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上,县委书记宁伯伟带头领学中央文件,为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襄城县目前共有1019个基层党组织,33637名党员。如何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基层开花结果?襄城县采取得力措施,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全县党员干部思想得到有效统一。
——组织生活“严”“活”结合。全县各级党组织把“三会一课”作为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抓常抓细抓长,2017年以来,襄城县各级党组织书记层层讲专题党课700余场次,层层立标杆、作示范。建立“三会一课”记录调阅制,每月按照30%的比例,对各单位落实党的生活制度情况进行抽查调阅,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列出整改意见,抓好立行立改。把每月10日确定为各级党组织的“主题党日”,建立定期提醒制度,根据每月上级重大活动、县委中心工作,提前向基层党组织推荐“红色七月”“四城同创我先行”“喜迎十九大”等活动主题,使党员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贴近实际。
村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
——教育培训“学”“做”相融。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先后举办履行党建责任专题培训班、农村集体经济培训班、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清华大学干部研修班等各类主体班185期,做到了县级干部、科级干部、农村干部全覆盖。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开办指尖微课堂,开设“今日襄城”“襄城组织工作”“清风襄城”“全县党组织书记群”“驻村第一书记群”等党建公众号、微信群,构建了“干部带学、党校主学、网络活学、远教随学、高校深学”的培训体系。制定《关于进一步严格党员队伍管理的意见》,分别在农村、机关党员队伍中实行积分管理制度,为1万多户党员家庭门前悬挂“党员之家”标识牌,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活动,佩戴党徽、亮出身份已经成为全县党员的行动自觉。在“一编三定”工作法中广泛设立脱贫攻坚组,开展“帮政策落实、帮生产生活、帮环境整治,每日联系一次”的“三帮一联”活动,党员发挥邻里优势,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了党建正能量。
“党员先进不先进,谁说了都不算,只有分数说了才算。”9月8日刚吃过午饭,襄城县库庄镇北常庄社区党员史全德打扫完街道卫生后,主动到村室查看自己的党员积分记录。他告诉记者,“和上月相比,我的分数有所增加,但‘理论学习’得分不多,都怪自己少参加了两次集中学习,记录不及时,下一步我还得加把劲儿。”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一编三定”工作法的有机结合,襄城县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得到“淬炼”,思想、党性得到集中“补钙”,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更浓,领导干部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工作标杆明显拉高。
四年前,襄城县双庙乡寺白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如今,该村不仅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还一跃成为双庙乡的先进村、党建工作的“明星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张长星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出村道路,严重制约了村里的发展。当选支书后,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出资出力,硬是为村里打通了断头路,修筑环村水泥道路33条,共计5.6公里。从此,寺白村盼望多年的“出门不踩泥,出村是坦途”梦想得以实现,随之形成的,还有“一级看一级,争相作贡献”的优良村风民风。
“寺白村的转变,得益于一个有战斗力的村‘两委’班子、得益于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群众。”双庙乡党委副书记程晓云说,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党日、“三帮一联”等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基层支部凝聚力、战斗力逐步增强,“支部书记带头,党员看书记,群众看党员”的良好氛围更浓厚。
着力强筋壮骨,狠抓干部作风建设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干部作风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形势新任务,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尖锐问题摆在全党面前,如何应对?怎么解决?近年来,襄城县严字当头,刀刃向内,从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敢于碰硬,围绕全县干部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的12种表现,扎实开展全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活动,着力查办重点部门、重点人物、重点岗位存在的“小官大贪”“股长当权”“不作为慢作为”等案件,不断加大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与民争利腐败问题的力度,认真查摆全县各级各部门在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制定查摆整改台账,实行销号式动态管理,进一步助推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转变。自作风整顿活动开展以来,共听取专题汇报19场次,召开座谈会22次,发放调查问卷686份,个别谈话352人(次),实地走访71次,调阅相关资料5600余份,受理信访举报60件(次)。向被巡察单位下发《立行立改建议书》55份,大力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发展观、政绩观,全县干部队伍的群众观念、干事效率、工作标杆明显提升,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同时,襄城县委还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襄城县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共襄城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凡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均由县委集体讨论决定,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围绕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教育发展、生态修复等重点任务,成立7个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均由“四大班子”中的县级干部担任,做到权力分解、权责挂钩,全面整合了各级干部的力量;深入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聚力选准用好干部。着力向基层倾斜,建立“三个一线”干部培养锻炼机制,以熟悉基层、提高能力、锻炼党性、改进作风为重点,分批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一线、项目建设一线、信访稳定一线培养锻炼考验。近年来,全县干部一线提拔比例达60%以上。同时,强化党内监督制度,完善落实了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干部离任审计和任期审计、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加强了对科级、股级干部的监督。
精准脱贫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次淬炼干部作风的历练。
“会霞嫂子,这几个月在鞋面加工厂做工适应不?工资咋样?慢慢来,日子会好起来的……”日前,襄城县交通运输局驻姜庄乡漕厂村第一书记铁星到漕厂村东头的英英鞋面厂开展帮扶时,询问脱贫户张会霞做工情况。“太感谢铁星书记啦,俺现在做工熟练了,在家门口一个月轻轻松松地挣2000多元,还能照顾小孙子,真好!”张会霞边蹬着电动缝纫机边和铁星攀谈起来。
脱贫户张会霞是襄城县抓党建促脱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受益者之一。今年以来,襄城县大力实施“立根铸魂、强筋壮骨、固本强基、清风襄城”四大党建工程,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指挥部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两加强、双促进的生动局面,唱响党建扶贫主旋律,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让党旗飘扬在贫困户最需要的地方。
强筋壮骨,盘活脱贫攻坚的干部资源。为此,该县组织县级干部、县直部门干部、乡镇机关干部三级力量,精心选派帮扶干部,全力助推脱贫攻坚。3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由县级干部分包;429个有贫困户的行政村,由208名乡镇科级干部和221名县直实职科级干部分包;先后两批抽调1641名县直单位机关干部下沉脱贫攻坚一线,发扬过硬的工作作风,下足“绣花”功夫,抱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变“输血”为“造血”,激活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全县贫困户开展帮扶,根据不同贫困村的村情特点、脱贫难度,分类施策安排帮扶任务,做到了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全面固本强基,强化基层基础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在基层,难点在支部建设。没钱办事?没有场所开展活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出来,如何打通基层党建的“最后一公里”?“全县上下要克服困难,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证基层组织办事有经费、干部有活力、服务有阵地。”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干静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的执政骨干,党员群众的带头人。近年来,襄城县把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作为重中之重,“选、育、管、用”多管齐下,着力解决后继乏人、能力不足、管理不严等突出问题,严格标准,托管渠道,选好配强“领头雁”,让基层“火车头”动力更强。同时,该县统一安排,向各村级党组织选派党员科级干部任党建指导员、乡镇选定党员包村干部任村级组织干事、村级党组织确定村支部委员任组织专干,集中县乡村三级党建力量,帮助农村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党建制度、选优配强班子、厘清发展思路。
支部力量怎么加强?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与村级组织换届提前谋划有机结合,县委对448个村级党组织逐个“过筛子”,综合研判软弱涣散党组织72个,成立72支由乡镇、县直单位科级干部任队长的工作队集中开展整顿工作,县委常委、乡镇党委书记带头分包治理整顿难度最大的村,实行动态管理、台账推进,确保了整顿实效。
合作社党员带领群众发展大棚蔬菜
没有钱,怎么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集体空,无人听。”针对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问题,襄城县坚持财政投入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并重,既“输血”又“造血”。将基层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增长机制,目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达到每人每月2000元标准,村级组织工作经费达到每年7万元,城市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达到每年12万元。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计划,明晰发展思路,引导村集体因地制宜,按照坚持村级主体、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多方帮扶的原则,通过盘活资源、项目带动、兴办实体等六种模式走向富民强村之路。2017年,全县四分之一的村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党员活动场所如何建设?为全面提升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水平,2017年襄城县县乡财政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阵地建设,新建、改扩建286个,全县448个村级活动场所全部达到“200平方米场所,400平方米场地”标准。推行阵地标准化建设,科学设置“三委”办公室、党员会议室、警务室、矛盾调解室、便民服务站及文化活动站,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为每个阵地配齐空调、电视、饮水机、便民电话、党建WiFi等便民设施,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多功能服务中心,实现由“场所”向“阵地”的转变。
不久的将来,一幅幅干群凝心聚力、基层党建硕果压枝、强县富民的生动画卷在颍汝大地上徐徐展开……
《深耕基层党建“责任田”,铺就服务群众“高速路”——襄城县狠抓基层党建实现新跨越》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67681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