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许昌新闻 > 襄城县新闻 >

产业嬗变起“脊梁”

[摘要]40年,改革大潮涌;40年,开放劲风吹。 改革开放40年来,当初因农业闻名的“金襄城”,如今已形成农业基...

40年,改革大潮涌;40年,开放劲风吹。

改革开放40年来,当初因农业闻名的“金襄城”,如今已形成农业基础、工业主导、现代服务业“加速”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尤其是全县工业企业数量、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百倍以上增长,税收实现近万倍增长,昔日零零散散、敲敲打打的工业小作坊,自嘲“项目观摩只有加油站可看”,已嬗变为龙头带动、产业集聚、创新引领的大体量、全链条、高科技产业集群。

近年来,襄城县委、县政府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明确提出“强工富农”发展战略,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把工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强力推进“工业强县”建设,创造了项目建设的“襄城速度”。

如今,襄城县两个产业集聚区全部晋星,培育形成五大产业集群、三大主导产业,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百家,工业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3%,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至9.3∶49.2∶41.5,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未来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势能。

产业转型集聚成链

走进首山化工厂区,犹如进入一个大花园,看不到、听不到传统煤炭化工企业的“黑、脏、乱、噪”,看到的是清澈的湖水、挺立的亭子、蜿蜒的鹅卵石小路以及盛开的鲜花……

近年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首山化工形成了由原煤入洗、矸石制砖、中煤发电、精煤炼焦、化产回收、煤气综合利用等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做到原料进厂后全部转化为产品,“吃干榨净”,无废料出厂。

首山化工是襄城煤化工产业的龙头,也是源头。经过十几年的接续发展,首山化工从最初的煤炭运输、分拣、炼焦逐渐扩展、延伸,实现了从煤炭“黑色经济”到煤化工“循环经济”,再到硅材料“绿色经济”的转型跨越——煤焦化产业衍生出的30多种化工产品,形成了煤基尼龙、煤基电子、光伏新材料及煤基炭素、碳纤维等产业链条,成为我国传统煤化工向电子、光伏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做得最好的循环经济样板企业,去年实现产值超过200亿元。

与首山化工相距不远的硅烷科技,利用首山化工煤制氢项目生产的氢气,生产高纯度硅烷和电子级多晶硅,年产高纯度硅烷3600吨,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规模化硅烷生产核心技术的企业。这里,没有机器轰鸣声,一个个整洁的控制室里摆放着一台台悄无声息运转的仪器,技术工人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操作,生产出的成品通过一条条硕大的管道向外传输。

高纯度硅烷输送至平煤隆基,成为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原料。在平煤隆基展厅,“战略新兴产业链”模型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示了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煤炼焦为基础,形成两个方向的产业链条,其中一个是“针状焦—石墨电极”“负极材料—锂电池”,另一个是“氢气—硅烷—多晶硅—单晶硅—光伏切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电站”“氢气—硅烷—电子级多晶硅—芯片”。

从一煤独大、蜷伏于价值链底端,到多元发展、攀升至产业链高端,襄城县打造出国内最长、最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条,环环相扣,链链生金,不仅实现了原料“吃干榨净”、资源深度利用,更为襄城提质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5%。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别看这些管道‘傻大笨粗’,但它的内壁比镜子还干净、光滑,输送的8N级高纯度硅烷更是拥有15项国家技术授权专利,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硅烷科技董事长蔡前进说。

高纯度硅烷是平煤隆基生产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原料。在平煤隆基长达333米的标准化厂房内,由全过程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2%——4万平方米恒温恒湿的无尘车间内,14条先进生产线整齐有序,一片片纤薄的单晶硅片,经过制绒、镀膜、烧结等“精雕细琢”,变成高效太阳能电池片,身价提高近一倍。

“我们的生产线采用行业最新的PERC工艺,生产的电池片优良品率超过97%,光电转换率超过22%,全球仅有3家企业能够做到,是全球光伏行业的最高标准。”平煤隆基技术员李海涛介绍,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太阳能电池片10亿片,制成光伏组件后年发电48亿千瓦时,“按火力发电煤耗计算,可折合标准煤19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4.32万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

手机扫码下单、支付、取面、配料,不到一分钟,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刀削面就放在了面前。在万杰智能,一款“煮面鲜生”熟面机展示了现代食品机械的智能、高效、便捷,堪称“终极版无人面馆”。而另一款“智能鲜面机”,一键启动,8秒出面条。目前,万杰智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30多项,市场占有率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一。

如今,襄城县已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拥有省专利导航发展实验区1个、省院士工作站2个、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科技创新,正成为襄城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助推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襄城县制定“金襄引才百人计划”,用优厚待遇、灵活机制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中科院院士杨德仁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人才,以及上海交大、浙江大学、中国化学赛鼎工程公司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继来襄合作,为襄城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营造环境培植沃土

从签约到落地再到生产,总投资60亿元的平煤隆基项目,仅用7个月时间,就实现了第一片高效太阳能电池板下线。

同样的速度,也体现在天源光伏产业园上——今年5月开工,9月第一块光伏组件下线,仅用时4个月。

正是这样的建设速度,才有了首山化工、硅烷科技、平煤隆基、炭素产业园等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投产,成为襄城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优势。

“襄城速度”背后是良好的营商环境。“各级党委、政府是真支持。招商引资入驻落地,奖励;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奖励;企业转型改造升级,扶持;项目建设手续办理,代办……”谈及营商环境,襄城县企业家言语间满怀感动,也深深折服。

政府效能高一分,企业成本就低一分,地方竞争力就增一分。为服务好企业发展,襄城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及“招商引资十条”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创新环境。

不说空话、不做虚功,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2018年,襄城县开展了“企业服务日”活动,由县委书记宁伯伟、县长孙毅带头,县级领导深入一线现场办公,解决企业“所忧、所难、所需、所盼”之事。截至10月底,共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用地、资金筹措、手续办理等方面的问题65个。

为提升服务效能,助力企业快速发展,襄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襄城县简化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和压缩办理时限的方案》,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压减、下放审批事项,工业项目审批事项由14个部门17项简化为4个部门8项。完善联审联批机制,坚持模拟审批与联审联批相结合,将发改、规划、住建、环保等部门相关职权全部下放到两个产业集聚区,入驻项目手续由集聚区统一办理,实现工业项目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以来,襄城县新引进、入驻并开工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达47.3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2个,超5亿元项目2个。

随着重大项目接续开工建设,一个千亿级硅产业集群正在襄城加快推进,不久后将实现“爆发式”增长——硅烷科技三期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10亿元、利税30亿元以上;平煤隆基二期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5亿元;天源光伏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利税7.5亿元……

“没想到,襄城县发展如此之快,后劲如此之强。”在今年10月底举行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会项目观摩中,作为唯一观摩区域的襄城县,引来观摩团成员的一致感叹。

厚积而薄发,行稳则致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产业带动下的襄城县必将在未来实现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业嬗变起“脊梁”》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78023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