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30 10:03 我要投稿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创新集成。
近年来,襄城县委、县政府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坚持深入实施“科技兴襄”战略,不断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进步基础条件得到较快发展,人才对科技创新的智力支撑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持续提升。2014年,该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9%,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6%以上,全县已初具科技自主创新的基本条件。
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活力迸发
去年以来,位于襄城县紫云镇的河南万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喜讯连连:2014年,公司成功建成襄城县首家院士工作站;今年,继2014年成功中标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全国招标的部队炊具供应,成为襄城县首家军品供应商,今年4月,该公司再一次中标。
万杰食品机械是一家民营小企业,如何攀上中科院这样的国家级权威科研机构的高亲?又如何连续两次中标国家级招标活动?“注重科技创新。”襄城县科技局局长李广宗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该县已涌现出如斯维科技、首山焦化、黄洋铜业、皓邦新能源、弘日、舒莱卫生用品等一批新型科技企业。
舒莱卫生用品车间里繁忙的生产场景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截至目前,该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家,市级创新型企业5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拥有各类授权专利400余件。
创优管理体系推动科技创新
2015年8月11日上午,许昌市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对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而襄城县早已经把县级的奖励资金发放到企业和科技人才手中。“全县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多,但是,鼓励科技创新的经费从来不会紧张。”李广宗说。
近年来,该县相继出台了《襄城县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襄城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财政奖励资金逐年增加,并设立“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全县营造了一个较好的促进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除科技部门实行定点联系包企业制度,紧盯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为企业保驾护航外,该县还把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纳入乡镇工作考核指标中,形成了覆盖全县的科技管理、服务网络。
豫冠电力于2015年3月30日在“上海股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2014年,在襄城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该县争取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3项,到位资金347万元;首山焦化有限公司申报的“高纯硅烷气的新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被河南省科技厅列为2014年度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成为该县首次成功争取的第一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争取科技支持资金500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00万元。
企业发力技术创新加速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在经济转型中,只有创新驱动才能使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李广宗告诉记者,由于襄城县境内无高校院所技术支撑,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
万杰食品机械的发展壮大,首先在于企业自身的努力。董事长王晓杰带领全体员工,不断开拓进取,始终瞄准国际、国内食品机械最前沿,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引领市场消费的高科技产品,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成为该县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优秀企业代表之一。
华士机械迎合市场,集机械式停车设备的科研、制造、销售、安装和维保于一体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襄城县拥有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是:依托平煤神马集团许昌首山焦化有限公司组建的“河南省针状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河南斯维科技有限公司组建的“河南省聚氨酯合成材料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河南万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组建的“河南省面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河南首瑞橡胶有限公司组建的“河南省高强度输送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60%以上的企业建有企业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拥有以自主专利技术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近3年来,襄城县专利、成果工作进步明显,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明显增长。通过专利申请和专利转化,一批企业在国内同行业渐露头角。如首山焦化公司依托煤气制氢、针状焦、甲醇、二甲醚等专利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基地。河南斯维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聚氨酯合成材料中间体有关专利技术,替代国外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另外,还有许多中小型科技企业正在依托专利走创新发展之路,发展势头迅猛。2014年,该县申请国家专利突破千件大关,授权国家专利112件,因成绩突出,襄城县被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目前,该县有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市级创新型企业5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家,通过省科技厅备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企业通过引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制和开发了一批市场对路且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2014年,襄城县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达24亿元,比上年增长18%。
皓邦新能源是一家高新技术光伏企业,系列产品销往多个国家
目前,襄城县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分别是:河南万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河南斯维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首瑞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下半年,皓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经通过了市科技局等部门组成的“许昌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领导小组”的实地考察和初步评审,有望成为襄城县第4家高新技术企业。
健全关爱机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前几年,襄城县在认定拔尖人才时,只有户籍在襄城县的才能成为候选人。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在襄城县扎根,2014年,襄城县进一步拓宽拔尖人才认定范围,外来人员只要符合相关要求,一样能成为“拔尖人才”,这种政治待遇的变化缘于该县对科技人才的关心和厚待。
襄城县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近年来相继建立了人才工作机构,制定了人才工作制度,设立了人才开发基金,完善了人才队伍选拔、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方式聚集人才,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首山焦化的董事长、教授级高工杨红深带领企业技术人员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新上高新技术项目,不断拉伸产业链条,企业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飞速发展。目前,企业建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示范企业。杨红深被授予“许昌市十一五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他带领的团队被命名为“许昌市科技创新团队”。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建五被授予“许昌市优秀创新型企业家”称号。
县委书记何天立(右二)向上海交大教授肖文德(左图)颁发科技创新奖
上海交通大学肖文德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与首山焦化合作开发高纯硅烷气顺利投产,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吸引汉能集团在襄城县投资,襄城县委、县政府对作为主要技术支持方的上海交通大学的肖文德教授奖励50万元。
产学研对接打造行业新标杆
由于襄城县境内无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是企业技术进步的必由途径,襄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借助外脑提升产业技术,一大批产学研合作成果对县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制定行业标准,占领行业制高点。黄洋铜业通过与上海电缆研究所合作,参与起草了9项国家标准,位居国内三强。舒莱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部生产抗菌妇女卫生用品的企业,通过与中科院理化所合作,在抗菌材料妇女卫生用品上的应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抗菌妇女卫生用品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万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通过与浙江大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合作,不断开发主食机械,系列产品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在浙江大学谭健荣院士的支持下,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考核后,确定在河南万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建设“河南省食品机械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的建立将为万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的科技创新带来飞跃式发展,对襄城县的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万杰食品机械参观指导(左三)
开发关键技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一大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首山焦化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应用了世界第一高的焦炭高炉,并利用高炉废气发展煤化工产业,衍生产品20余种,甲醇、二甲醚、制氢、高纯硅烷气等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已成为中原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基地。斯维科技通过与长春大学合作,开发生产的封闭型异氰酸酯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并组建了河南省聚氨酯合成材料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做好创新发展“乘法”,襄城县,正生发出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转型活力。我们期待着,已谱写下华丽乐章的襄城县,一定能够继续以科技为引领,在创新的大路上脚步铿锵、奋勇前行!
《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活力迸发》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252919.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