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河南新闻 > 许昌新闻 > 襄城县新闻 >

乡村振兴正当时

[摘要]整齐的树木映入眼帘,宽敞的道路一尘不染,靓丽的民房错落有致,村民文体广场设施完备……日前,记者走进襄城县王洛镇肖庄闫村,一幅现代文明的宜居乡村优美画卷尽展眼前。 “现在,环境真是改善了,村前村后干干净净,看着就让人舒心。”“就是。俺各家各户...

整齐的树木映入眼帘,宽敞的道路一尘不染,靓丽的民房错落有致,村民文体广场设施完备……日前,记者走进襄城县王洛镇肖庄闫村,一幅现代文明的宜居乡村优美画卷尽展眼前。

“现在,环境真是改善了,村前村后干干净净,看着就让人舒心。”“就是。俺各家各户的厕所,也改建地跟城里没啥区别,今年夏天,村里到处能闻见花香,没一点儿臭味。”看见记者到来,村民们兴奋地和记者讲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肖庄闫村只是襄城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村庄,在如今的襄城县比比皆是。

近年来,襄城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环境整治、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综合治理、脱贫攻坚5个方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加快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实现,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产业转型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没有产业的发展,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振兴就落不到实处。为此,襄城县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力求在产业发展上有突破。

走进后城村,只见田地平整、道路通畅,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瓜果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看到记者前来,正在地里忙活的贫困户田云召开心地介绍:“现在一年到头地里都不闲着,西瓜地里套种红薯,红薯收了种萝卜,萝卜收了种豌豆,一年四熟,收益比以前高多了,俺现在种地比以前更有劲了。”该村采取的农产品套种模式,能达到一年四种,极大地利用土地资源,现在年亩收入达到6000元。

“这艾草就是俺村的致富‘仙草’,一亩一年净赚5000多元,省力省事,比种其他庄稼划算。”说起致富“秘诀”,双庙乡岗孙村村民杨巧歌笑容满面。目前,双庙乡以岗孙村顺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原点,向周边村庄辐射,种植艾草近300亩,已形成以“红、黄、黑、绿”为主打的特色种植产业(红是辣椒,黄是烟叶,黑是紫薯,绿是艾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过去,由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田间道路布局少、沟渠排灌不畅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农民生产生活极为不便。近年来,襄城县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建设现代农业强县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成立农业转型发展领导组,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合理推进的工作机制。该县着力实施农业种养结构化、农产品质量提升、龙头企业培育、农业新业态拓展、农产品品牌创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六大工程”,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

目前,该县已新建高标准良田7.9万亩,成功申报2018年度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标兵县。2018年,全县粮食作物面积135.5万亩、总产56.3万吨,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2.6万亩,优质大豆种植面积30万亩,亩均效益在800元以上,烟叶种植面积9万亩,烟农收入3亿元,收购量、烟叶税稳居全省县级首位;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7万亩,麦椒套种面积10.2万亩,蔬菜总产14亿公斤,实现产值15亿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60多家,发展家庭农场500多家,新建农业生态园11家。

如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正在广袤的襄城大地落地生根,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土地规模化流转的格局初步形成,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宜居指数

乡村之美,基础在环境美。为此,襄城县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以提升村容村貌、街容街貌、户容户貌为主要内容,以治污、治乱、改水、改厕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作。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农村。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象,襄城县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镇区综合治理、乡村河道水域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地上空间整治、农村污染治理七大重要任务,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实施“村庄清洁行动”。该县积极开展“三清一改”,对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道路两侧等区域的垃圾和杂物进行集中清理:同时,针对农村垃圾清运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方法,为每辆垃圾清运车、督导车、镇区保洁员配备小广播,边收集清运垃圾边宣传卫生保洁常识,通过“有声有色”的宣传活动,有效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

推进“厕所革命”。该县在污水管网覆盖的乡镇使用完整的下水道式水冲厕所,对不靠近城区、不靠近污水处理厂的村,采取三格式化粪池或双瓮式化粪池进行单户改厕。

实施镇区环境秩序综合整治。按照“规范提升、持续保持”的原则,该县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重点实施镇区精细化管理,切实解决管理水平落后、交通秩序不规范、摊位占道经营等顽疾。今年以来,该县共整治乱停乱放5600余处,清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5500余处,使镇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根据不同区位和经济条件、人口聚集度等因素,该县分类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小型人工湿地、氧化塘、无(微)动力污水净化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对农村河塘、沟渠、排水沟进行清淤和漂浮物清理;探索农村污染治理新举措,积极推广农村秸秆、杂草粉碎集中沤粪制肥;大力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推进“空心村”治理,打造村庄景观节点,从根本上提升村容村貌。

大整治带来大变化。该县声势浩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换来了乡村环境面貌的崭新容颜,路宽了、灯亮了、街道也干净了,得到了百姓的一致认可,而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正在变为现实。

截至目前,该县共投入各类资金1.8亿元,用于农村垃圾清运、道路提升改造、基础设施完善和村庄绿化美化、文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98个、达标村225个,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72953亩,全县农田林网控制率在97%以上,真正做到了“开窗可见景,出门能踏青”。

培育文明新风浸润美丽乡村

“移风易俗、新事简办的多了,爱讲排场、好比阔气的少了;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多了,邻里纠风、游手好闲的少了;吃苦耐劳、实干兴业的多了,缠访闹访、打架斗殴的少了……”襄城县十里铺镇单庄村党支部书记余京亚细数着民风的转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襄城县始终把“乡风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将其作为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高标准、多举措推进。全县乡村渐渐脱去了“旧衣裳”,不仅仅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多的是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精神生活得到了丰富,真正让老百姓从身和心都感受到了崭新的变化和发展,美丽乡村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开展树新风活动。该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兴家风、树村风、淳民风”活动,在广大农村倡树讲究卫生、扶贫济困、赡养老人、移风易俗新风尚;同时,以“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倡导新风尚,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该县积极拓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好婆媳、好邻里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模范,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方式,带动和感染教育更多的群众,让文明之风兴盛在每一处。该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以农村群众的文化需要为导向,做好“快乐星期天”“三下乡”“我们的节日”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引导村民自办节会,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该县充分挖掘乡村文化、民俗风情等重要内涵,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村镇,在着重人文之美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留住乡贤文化,发展特色文化,通过培育文明友善乡风,传递睦邻友善美德,为美丽乡村增添灵魂之美。

如今的襄城县,培育产业发展,厚植农业“家当”;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颜值”;推进乡风文明,提升农民“气质”……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襄城大地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正当时》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80694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宜居金襄入目来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