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1 09:45 我要投稿
为全面振兴襄城教育事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近日,襄城县出台《振兴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亮出了加快教育强县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大杀招”。
《计划》指出,未来三年,襄城县将强力实施“七大工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7所、幼儿园10所,着力打造3所省级名校、6所市级精品学校、20所县级精品学校,培养10名在全市乃至全省处于领先水平的名师和教学专家,10名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校长。全县基本建成总量相对充足、结构基本合理、体制富有活力、教育质量优异、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强县目标。
实施的七大工程是:
一是实施攻坚普及工程。继续推进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谋划实施好2018—2019年27所中小学、10所幼儿园项目建设任务。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底,全县建成公办幼儿园占20%以上,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占90%以上的广覆盖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施普通高中提升工程,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提升襄城高中、实验高中办学档次,完成襄城三高扩建任务,支持清华园高中部建设,启动职教园区建设,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二是实施优质均衡工程。编制实施《襄城县“十三五”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规划(2016—2020年)》,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在城区新建改扩建5所小学、2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每个乡镇建设1—2所寄宿制小学,到2020年底,彻底消除城区56人及以上大班额,解决农村学生寄宿难问题。深入推进“5221”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认真开展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创建,确保到2020年,基本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要求。推进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实现中小学网络条件下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全面普及;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大力推广“一校带多校”教学教研模式,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三是实施改革创新工程。实施管办评分离改革,从2018年春季起,由县政府委托乡镇政府代管本乡镇教育工作;中小学建设项目实行由教育和规划部门负责项目规划、住建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的新机制。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筹建一高初中部、文昌小学、县幼儿园等教育集团,放大全县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制定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办法,探索协议工资制等分配办法,落实高层次教育人才待遇。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农村不同地区的教师,差别化发放乡村教师岗位补贴。建立教师首席荣誉制度、班主任专项补贴制度和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从2018年春季学期起,班主任专项补贴、教师首席荣誉津贴、学校课后服务经费等全部纳入财政保障。
四是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加强教师师德建设,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在核定教师编制总额内对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完善教师招聘方式,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采取公开招聘方式进行,省市级示范性高中教师采取考核招聘的方式进行;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寄宿制学校配备生活教师,满足寄宿生日常管理需求。探索建立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干部“双向挂职”培养机制,建立完善校长竞争上岗、动态管理机制,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探索开展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校(园)长专业化水平提高工程,委托师范类高校、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分批次对全县教育管理干部、校(园)长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校长和管理干部队伍素质。
五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创新中小学德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课程课堂改革,探索实践高效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强化实践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精神。建立高中自主招生备考工作新机制,开辟高中尖子生培养新思路。建立专业化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管理、教学质量等进行定期评估监测;实行教育评估监测结果公告制度,强化监测结果使用,提高乡镇、县直部门抓教育发展、促质量提升的积极性。
六是实施品牌带动工程。围绕“实力校园、活力校园、魅力校园、智慧校园、幸福校园、示范校园”要求,持续推进“人民满意学校”创建、“精品学校”创建等活动,用3年时间,打造近10所省市级名校和精品学校。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育工程,开展首席校长、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等评选,加强首席校长、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引领更多校长、教师、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加强名师名校长梯队建设,健全名师名校长培养和考核机制,3年内培养出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的名师、名校长各10名。加强“一校一品、一师一格、一生一长”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实施学校特色创建行动,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七是实施教育保障工程。依法落实“两个比例”“三个增长”,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等。建立教育专项资金预算拨付制度,将每年800万元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600万元的班主任专项补贴、800万元的中小学(幼儿园)课后服务专项资金等全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因贫失学。完善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推动城区学校“划片招生”工作,逐步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均衡分配至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保障基础教育阶段入学机会公平。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提高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振奋精神干三年,“七大工程”促发展》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69327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