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20 11:37 我要投稿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是生产力的基础,农民富则社会富;农村是社会转型的基础,农村安则天下安……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各地依托优势资源,借力现代科技,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不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在深耕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我市也不例外。整齐的树木映入眼帘,道路一尘不染,村庄干净整洁,村民文体广场设施完备……11月26日,记者走进襄城县颍阳镇菅庄村,一幅现代文明的宜居乡村优美画卷尽展眼前。
“现在,环境真是改善了,村前村后干干净净的,看着就让人舒心。”48岁的菅庄村村民菅战定兴奋地讲述着村里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然而,菅庄村只是襄城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村庄,在如今的襄城县比比皆是。
今年以来,襄城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提升农村“颜值”,厚植农业“家当”,提升农民“底气”,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乡村振兴“襄城路径”。
特色产业,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特色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襄城县长孙毅告诉记者,为了给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大动力,襄城县以开展生态修复建设工作为契机,以打造特色林业产业为目标,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力求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为“金山银山”。
国储林基地项目的建设,为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有效提高当地森林覆盖率的前提下,也为项目区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挖水圈、埋管道、浇水……在丁营乡国储林项目现场,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树多了以后,环境也好了,最主要的是给在家没事干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守着家门口就能挣钱,恁说多好!”
“这艾草就是俺村致富的‘仙草’!一亩一年净赚5000多元,省力省事,比种其他庄稼划算。”说起致富的秘诀,双庙乡岗孙村村民杨巧歌笑容满面。目前,双庙乡以岗孙村顺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原点,向周边村庄辐射,种植艾草近300亩,已形成以“红、黄、黑、绿”为特点的特色产业(红是辣椒,黄是烟叶,黑是紫薯,绿是艾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对于湛北乡尚庄村村民来说,致富同样有妙招:近年来,在襄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尚庄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西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强力打造,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如今的尚庄村,种植大棚面积达到1100亩,亩产年效益18000元,全村大棚年综合产值200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已突破两万元,率先跨入了小康社会。“靠着种西瓜,几乎家家致了富,日子越过越美气了!”说起现在的好日子,村民们脸上溢满了笑容。
还有湛北乡的5000亩海棠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7亿元,在建期间就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务工问题,建成后将为该乡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乡村振兴政策让群众最受益,环境好了家里美了不说,林业重点项目的建设也让乡里的自身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依托着千亩海棠园的建设,我们的西瓜节、樱桃节、七彩大地将会被更多人知道。”湛北乡党委书记姚鹏对下一步发展充满期待。
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真正美起来
“垃圾乱倒、秸秆乱堆、牲畜乱跑……”对农民而言,“端着饭碗闻异味、住房内外苍蝇飞、新鞋刚换沾满灰”是真实的写照,这也是大多数人们印象中的农村。
为彻底改变这种现象,襄城县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以提升村容村貌、街容街貌、户容户貌为主要内容,以治污、治乱、改水、改厕为着力点,启动乡村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掀起了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高潮。
为破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资金短缺和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的问题,襄城县不断开拓新的思路,通过探索造林新模式,创新投资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绿化工作;同时鼓励企业与村集体合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加快贫困村向美丽乡村平稳过渡。
除此之外,该县按农村人口人均30元的标准设立了农村垃圾治理专项经费及其他农村人居环境经费,用于农村垃圾集中清理转运等工作。全年安排专项奖补资金1165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奖补工作。各乡镇也不断加大投入,在道路硬化、垃圾清运、路面路肩整修、垃圾桶配置、垃圾转运池修建和村庄绿化、美化及文化建设方面累计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8亿元,有效保障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项具体工作的扎实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襄城县建立了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县人居办督导组、乡镇督导组三级督查网络,同时建立了“户投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处理体系,为全县448个行政村(社区)配备1811名保洁员,为每个保洁员配备保洁设备,为每个乡(镇、街道办)配备垃圾清运车辆,全县新建垃圾收集转运池199个,充分满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转运需求。
截至目前,襄城县已集中清理农村垃圾76000多吨;新修和改造农村道路325.22千米,整修路面路肩1400多公里;整治空心村闲置土地1万余亩,该县新植绿化树木400万余株,新增绿化面积8.17万亩;拆除旱厕235座,基本实现了该县城中村、城郊村无旱厕;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该县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74座;清理坑塘、沟渠和大小河道232公里,基本实现了水净、岸绿。
大整治带来大变化。声势浩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换来了襄城县乡村环境面貌的崭新容颜,路宽了、灯亮了、街道也干净了,得到了百姓的一致认可,而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正在变为现实。
培育文明新风,焕发农村新气象
满城碧水,流光溢彩;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身边好人,弘扬新风……说不完的感人故事口口相传,一幅以“乡风文明”为底色的新乡村和谐发展画卷正在襄城大地徐徐展开。
按照“宜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浓、宜简不宜繁”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原则,襄城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重点狠下功夫,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扎实推进百村景区化建设,培育文明新风、注重家风家教、传承乡村文脉,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积极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着力把各村所具备的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发展美丽农业,促进农家乐、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业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布局优”“颜值高”“亮点多”的格局,让美丽成为富民强村的生产力,增强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据统计,襄城县共打造美丽乡村16个、示范村98个、达标村225个。其中,紫云镇已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卫生乡镇,库庄镇和范湖乡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乡镇;汾陈乡已完成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申报工作。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今年2月,襄城县启动“城市讲文明、农村树新风”主题活动,并深入开展“兴家风、树村风、淳民风”活动,还举办了“襄城好人”“文明乡村”“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移风易俗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塑造了良好乡风民风。截至目前,该县先后评选“襄城好人”7名,入选“中国好人榜”5人、河南省道德模范1人、河南好人榜4人。同时,积极开展道德模范“三旬六进”“道德讲堂”等活动,其中“襄城好人”事迹宣讲20余次,“道德讲堂”280余次,文艺下乡演出180场,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近6000场。
如今,乡村振兴在襄城县描绘出一幅幸福的农村绿色画卷,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正在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转变,村民们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切实提升农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根本追求,坚持问题导向,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细节做起,通过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让农村群众共享更多发展红利。”襄城县委书记宁伯伟说。
《乡村振兴谱新篇》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xuchang.yuduxx.com/xiangcheng/78023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